或许只有失去后才会更加懂得珍惜。
3年前我离开了家乡,坐上高铁去往了一个向往却陌生的城市,踏进了百年商院,高考失利的失落还总是浮现在脑海,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文章“大专和本科的差别在哪里”、“大专真的有这么不堪吗”…我几乎都会点进去看,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专科的命运。
我如哪吒般,命由我,不由天。又如叶秋大神所说“所有不甘的离开,都是为了更好的归来。”我开始搜罗有关专升本的一切,大三那年我放弃了所有一切的娱乐,昼伏夜伏,在离专升本辅导机构附近的出租房里静心读书。
很快,考试成绩出来了。纵然考试不甚理想,与平时发挥差的太远,再加上志愿填报问题,浪费了不少分数。总归没有对不起自己,我现在终于成为了一个本科生。
就差一点,抓不住学生时代的尾巴。还好足够努力,结果会显现。
或许经历了一次毕业的大学生,才会有更多不一样的体验,没经历过的人,很难懂得珍惜。
第一,对职业规划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身边很多朋友都开始工作了,有不少人在短短几个月就换了好几份工作,这正是因为他们缺少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当我问及未来打算时,他们大都还很迷茫,在网上没有目标的海投简历。有些人甚至说不出自己与其他人比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从“偷”来的这两年中,对,之所以是偷,主要是觉得来之不易。我开始接触职场必备技能,学习英语口语,不再只是停留于看懂英语;努力学习办公软件操作,为以后更加好又快处理文件做准备;了解行业走向,关注时事政治,选择适合自己的从事方向。希望第二次的毕业,我不再如此迷茫。
第二,对大学生活的珍惜,学会找生活的平衡点。在大专的时候,我专注于考证,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埋头苦学,缺乏与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和室友之间也只是晚上匆匆一面,就熄灯了。没有参加社团,也没有参加各种部门,自然也没有认识什么新朋友。
在新学校里,我报名了我一直想学却没有机会的跆拳道社,提醒自己要在忙碌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对自己身体素质的加强。在过去3年里,由于缺乏锻炼,经常每天要吃一些说不出名字红红绿绿的药丸。
第三,不再盲目考证,每一步都是要朝自己的最大的目标前进。在小红书等一些自媒体软件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对证书的推荐,标题如“大学必考证书”。
今年报名了CPA考试以后,我爸语重心长的和我说,希望我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证书含金量再高,对职业发展没用的就是废铜烂铁。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本末倒置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第四,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习有时候是为了培养学习的能力。在大专3年里,我过度重视考试的结果,不注重考试的过程,成为了一个“会考试的考生”,我所有的课程绩点都非常的高,甚至还拿了不少满分,一直在校拿着奖学金。但是,如果你要问我,我学会了什么,对不起,我是真的不是特别清楚。
新学校,我更加注重培养自己接受新事物和加强学习能力,在课堂认真思考中文系老师的思考问题的思路,好加以应用在其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花更多的时间成为自己,而不是去迎合别人的需求。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有明确的规划,还是很值得参加全日制专升本考试的,它没有考研那么的正式,或许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但真的值得。成为更好的自己,过让自己欢喜的生活,才能不妄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