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的慷慨 是投身到真实的现在 ”
| 笑靥如花|
壹
大家过年都还好吗?有没有收到压岁钱呢,有没有回老家看看呢? 虽然现在是过年期间,但是我不太想随波逐流写关于过年感受的文章。 祝福不能一 一送到,但是如花在这里祝所有喜欢我文章的朋友“狗年快乐,平安健康。(狗)苟富贵,各相望。”
熟悉我的朋友私下比较清楚我的性格爱好和处事风格,我是一个正能量喜欢正能量的女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鸡汤文。
就连过年朋友的祝福都是:“鸡汤迪新年快乐。”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标签上爱鸡汤这个特点了。
曾经在机缘下认识一位985、211中山大学悉尼的交换生,他曾经说的一句话让我现在都久久无法释怀。
“你天天发励志感慨,想着提升变好,怎么没想到只是一个底层大专还没签到工作的人。”
也有人说,“小姑娘,你以为你比你身边的人多读了几本书,就更懂生活了吗?还差得远。”
这些话对当时的我来说,感到深深的刺耳。 以前的我是一个经不起批评的人,你批评我,我就不喜欢你;你批评我,我就要怼回去。这在当时的我可能觉得自尊心好受些,心虚却不敢认清现实。
因为我比任何人都要了解我自己。
贰
很多的人其实内心都有一个对自己的“人设”,而朋友圈和博客则是快速了解并定位一个人人格的碎片信息。
想要健康的人,那他势必朋友圈会转发健康养生的内容;想要健身运动的人,那他势必朋友圈会记录自己的运动打卡;想要励志文艺知性的人,那他的朋友圈势必记录一些能被标签这些名词的东西。
但是我们发现我们越来越被这种虚假人设蒙蔽真实的本质。 你可能羡慕朋友圈别人登山旅游的毅力,其实他就是在山顶拍了个照发朋友圈,然后自己坐车回家了;你可能羡慕朋友圈别人恩爱,其实他们刚刚才吵完架;你可能羡慕那些朋友圈每天过得很好又精致经常混迹社交的人,其实此时他们也许工作不顺心,家庭不和睦。
最后发现,很多人都成了活在朋友圈的人。
因为他们不敢真实的去面对那个粗鄙、无知、真实的自己,他们活在了朋友圈,用朋友圈来填补自己空洞无趣的生活,试图在朋友圈找到些许慰藉。想要告诉别人,我其实过得很好,我很有趣,请你们多多羡慕我。
叁
在朋友圈显示自己阅览群书的人,当你好奇的向他请教一些知识典故时,他却一无所知,跟平时在朋友圈学识渊博的样子大相径庭。
在朋友圈做徽商的人,你也会经常看到他们在朋友圈发的励志情感,不过总觉得生搬硬套和牵强,但是大家都人艰不拆,因为生活不容易,这也是他们的职业需求,无可后非,因为人都想把最好的一面让你看到。
但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读过多少书,走过多少路,见过多少人,又正在经历着什么。
肆
因为当我被所有人标签上进、努力的人设,在朋友圈发过的那些自诩正能量自律的东西,但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有多少次深夜才睡中午才醒,多么慵懒一事无成。假装自己在很努力很上进。
以为自己发了朋友圈,自己就是一个自己设定的“人设”的样子。
人设并不是不好,也并不是让人不去追求自己内心向往的样子。
但是人设不是自己“作”出来的,而是自己创造并真切存在的。
因为这样做的坏处是,人会失去自己真正的判断力。
年轻时,我们常常对世界表现出不顾一切的勇气,内心觉得自己是“不同的”,也焦急地希望所有人知道这一点。
发完朋友圈当然需要表达出自己真正的想法,需要各种不同的声音,但它不应该是轻率的,不应该是为了不同而不同。
因为真正有底气的人,是不需要用“人设”向全世界来证明自己的不同。
人设,会挡住你真正认识世界的机会。为了保证你设定人设的某种个性,你的视线越来越窄。
不妨先放掉人设,真诚面对自己,不要被所谓的个性与风格绑架。
也别急着寻找存在感,先试试把自己当成个“小透明”,它能让你看见真的、更全面的世界。
如果怀着小透明心态,你才会扎进生活里,悄无声息地向你设定的人设努力靠近并实现它,才不会对自己太过苛责,才能接受自己并没那么完美。
天分、个性、风格、命运,都重要,但都不是最重要的。
敢于真诚面对自己,不被标签、别人的看法所绑架,人才会拥有更多可能性,才会真正变得更自由。
比起时刻树立自己的“人设”,坦承的人才更接近率性而活。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面目并且还能够热爱它。
毕竟未来怎样,并不由自己完全掌握。但你能认清生活的吝啬之后,依然想努力改变才是好的。
-END- 文章 |笑靥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