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幸福的婚姻》中著者戈特曼写道“人类的天性决定了,除非你觉得对方理解你,否则你几乎不可能接受对方的建议。”
“你是个差劲的司机,在你害死我们俩之前,能不能开慢一点呢”和“我知道你很喜欢开快车,但你超速驾驶时,我真的很害怕,你能不能开慢一点呢”这两种表达方式,哪一种更容易避免冲突让对方接受?毋庸置疑,谁都知道是后者。而实际柴米油盐锅碗碰擦的生活中,随着第一反应我脱口而出的常常是前一种表达,结果不但没有解决掉正在批评抱怨的问题,由于双方情绪的失控,往往又挑起了新的问题……就这样一件叠一件,一环套一环,关系不自知地掉进了恶性循环的泥沼。后来为了摆脱这种痛苦,我开始慢慢琢磨尝试,先让自己冷静不发言,感觉自己能理性说话再开口;先了解对方,再表示理解,然后表达我的需求或观点。
记得几周前的一个晚饭后带孩子们出去遛弯儿,老公的表现很是让我生气,但是为了避免争吵,也不想让孩子们扫兴不愉快,我硬是无视他直到回家孩子们睡下才来找他平静地聊天,先是简单聊了聊他当时的工作状况,知道他是工作的原因太累了,但他觉得我想让他陪着,所以才不情愿又不得不地陪我们出去。当了解了原因后,我也没那么生气了,反而挺理解,还有点感动,于是我告诉他“你都那么疲惫了还在照顾我的感受,我真的很开心,但是你完全可以把你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我们都会体谅的,但是如果我们综合考虑决定了一起做一件事,那么就要拿出热情正面地看待……”
于是,我们避免了一次争吵,少了一次积怨,多了一份理解,彼此的心更靠近了一点儿!一不小心还践行了婚姻教皇的解决冲突大法——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