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叫原谅,那叫算了
假期之余在刷手机的小婧看到一条消息弹出,来自她经常玩的一个社交软件,发起了一个匿名的投票--你会不会选择原谅当初那个伤害过你的人?小婧首先想到的不是原谅与否,而是那一段难忘且深刻的回忆,是啊,谁不想有一个回忆起来嘴角都会不自觉上扬的过去呢,但小婧的视线开始模糊起来。
那是一个烦躁的午后,大榕树上的知了不厌烦地一遍又一遍诉说着这个夏天。今天,小婧因家里没人在家,中午便没有回家,而是在吃完午餐后,在教室小憩了一会,醒来后发现离上课时间还有一段时间,便在画本上开始画画,小婧是一个酷爱素描,写生的姑娘,在小婧抬起头时刚好看到前面座位的桌子上放着一幅画,直到现在小婧的脑海中还清晰地记得那幅画里的内容。
小婧看到这幅画的构思很独特,便忍不住拿起来认真端详,似乎自己已经融入到画里的风景中,小婧在感受着这美好的画。正巧这时有人走进了教室,偏偏走进来的刚好是这幅画的主人,自然,小婧手里拿着那幅画的动作便被画的主人给看到且不分青红皂白的劈头盖脸把小婧骂了一顿。
那一声声的“拿别人的东西算什么回事啊”“还好我来的及时,不然下一步就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了”“你说她是不是故意没回家,待在教室里,看看能捡些什么便宜”“你们看看自己的东西,有没有少些什么”......
小婧没有解释的机会,小婧不明白自己只是看看这幅画,便被人误以为要偷了这幅画,从小便被父亲严格要求的小婧哪里会萌生这样的念头,平时借了别人的东西,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不能完好无损的把东西归还给别人,现在更何况是偷别人的东西,是小婧怎么也不敢想的。
小婧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看了一下别人的画,便要换来如此的代价,若是,小婧知道事情的代价如此的大,估计,一个看的动作都不会有的。小婧自己明白,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而现在,却为了不要让这幅画的主人去告诉老师,自己却要苦苦哀求别人,那是一种怎样低微的姿态啊。
在这阵风波过后,小婧被班上的同学的的确确的孤立了,小组合作的实验,没有一个人愿意和小婧一组。小婧好几次想和别人一起小组讨论,都被回答着“下次吧,下次吧”。
在那个大家喜欢扎堆讨论的年龄,小婧又何尝不想有人一起说说话,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打气的话,但这样的情况却一直持续到小婧初中毕业。
但更让小婧印象深刻的是毕业典礼的那个晚上,小婧被选中成为了毕业典礼上的主持人,这或许是小婧从来都不敢想的,当初递交的那一份主持人申请书是小婧犹豫了好久才交出去的。
作为主持人的小婧,却没有丝毫的优越感,而是一直在向有过主持人经历的同学请教,态度非常友好。小婧在典礼结束后收到了一封匿名的道歉信,虽然没有写名字,里面陈述的往事却让小婧委屈得模糊了双眼。
当初那个误会自己要偷她画的那个同学,现在给自己道歉了,但是为什么内心却没有感到一丝释怀,当初那种被人评头论足的厌恶感并不会因这封道歉信而消失,因为那些活在回忆里的痛苦的的确确存在过,不会被时间所磨灭。
因为,不是每一句对不起,都能换来一句没关系。也不是每一种道歉,都有一份原谅来回应。那些曾经深深伤害过我们内心的人和事,或许我们永远都不能忘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选择的只能是放过,放过自己,也算是对其“手下留情”了。
我们面对过各种各样的道歉,你可以选择接受,也可以选择不接受,你可以选择原谅,也可以选择不原谅,但一定要记得,隔离这些伤害,不要让这些无用的错误来影响你往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