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跟儿子在小区里面玩。开着卡丁车的男孩从我们身边是呼啸而过,儿子马上说,哇,真帅,我也想要。如果当时是你,你怎么办?有的时候孩子提出要求,并不需要我们一掷千金,或许只是剪一个怪异的发型,或者早就想穿自己喜欢的衣服。今天就是想让你帮个忙那这时候你该怎么回应呢?
当孩子想要的东西得不到,有的躺在地上撒泼打滚,有的眼含泪水,忍气吞声。那你猜如果有一天他们自己有了主动权会怎么样呢?我们判断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还是频率呢,还是说要看孩子的表现决定呢?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观念,有的对孩子来说,冰淇淋好吃,我想吃那就是合理的。那对于家长来说呢,冰淇淋对身体不好,你想吃就是不合理的。所以说这个要求本身呢没有合不合理,需要我们把自己的观念传递给孩子,来逐步的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
我们答应孩子的需求是因为我们觉得本身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完全可以满足孩子,还是说你是怕孩子哭闹。怎么样才能合理的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呢?
首先就是感性知识,理性随后。孩子大脑中的理智部分还远远的不够成熟。他们对事情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在情感脑的指挥下去进行。所以,这个时候你要求孩子平静下来,有话咱好好说,那基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需要我们大人充当他情绪的外部调节器。比如说用理解性的语言来描述一遍讲给孩子的。需求让他觉得他是被重视的。
那就好比说咱们在开始的场景。卡丁车呼啸而过的时候,我是这么回答孩子:妈妈觉得男孩子肯定都希望有一辆这么衰的车,或者说呢用游戏的方法跟孩子一起想象他会真帅,对吧。要是咱们小区每个男孩子都有一辆,那就能举办一个赛车。
我们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却总是不忘后面的。但是看见需求,怎么评判。这时候有妈妈就说了,我给孩子买这个颜料和画笔呀,也教育他了,说不要浪费颜料。结果呢,这孩子就只用画笔画都不敢。颜料花了,后来不是没用,就是找不着了,完全违背了买他们的初衷,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孩子对父母传递能量是非常非常敏感。那父母传递的是制约和沉重感。那孩子的欲望如何满足呢?取决于我们的能力和意愿。也愿意满足就轻松愉快的尽情满足。
没能力呢或者不愿意满足,那咱们就坦诚相告说我们暂时是没有能力去满足你的。或者说呢我就是舍不得钱,即使孩子得不到,那他也会知道。那未来他可以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取。
大一点的孩子,咱们可以引导他阐述出需要的理由。那这样呢在跟家长观念的碰撞下,也会学习到如何取舍。拒绝本身不会让孩子受伤,让孩子受伤的是附带的。看见孩子的需求,让他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是开始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