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事儿多,要求高。
喝杯奶茶不但要求颜值高,味道好闻,还得要求口感。味道更是挑剔,浓了不行,淡了不行,甜了不行,苦涩更是不要,还要求喝出“恋爱的感觉。”
但喜茶做到了。
从2012年发展到现在,离不开用心二字。
如果把喜茶的经验用在写作中,我得出以下几点:
01.
自己是根,要通透,然后才能触摸到一个行业的本质,尔后才能伸展枝叶延伸到这个行业的角落里去。
最根本的还是要扎实自己,熟读通识,经受历练,然后才能有能力看透这个世界,看透了,所有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喜茶创始人Neo“宿慧”,在做喜茶的道路上还经过了反复的研究,我们大多数都资质一般,如果没有天赋,靠得也只有后天的努力了。要相信“天道酬勤,勤能补拙。”
02.
将心比心,将身比身,自己作为年轻人,自己爱好的别人也差不多是这样,先在自己身上实践一番,然后推己及人。
自己牛逼是根本,自己不牛逼又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出牛逼的产品来,只有自己牛逼了,再去谈其它。在写作中,只有自己思想深刻有内涵才能输出对读者有价值的内容来。
读者众口难调,但都有一个共性,爱看故事。将自己的干货以讲故事的形式写给读者
流传越久的反而是那些最简单的故事,比如龟兔赛跑,坐井观天,三个和尚等等。
03.
如果要给自己的写作一个定位,那么该如何定位?
我自己核心内容又是什么?
喜茶抓住了年轻人的口感,对于写作来说,文笔就是文章的“口感。”抛开内容不谈,汪老的文章是隽永携长,金庸老爷子家国情怀天下,侠之大者,。我们自己的写作口感该如何定位?
除了内容、排版也算口感之一,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维度:配图。让读者读起来更舒服。
喜茶读懂了年轻人,抓住了年轻人的心。我们应该怎样在写作中抓住年轻人的心?
我想给自己贴上哪种标签?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被顾客记住。
找准前进的方向精准定位才能努力向前奔跑。
要有试错机制,不断反复摸索。
04.
要努力将学来的上级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赋予自己的特点。写一篇文章出来不让别人说:“哎呀不是这样的,某某不是这么说的。”要用自己的笔出来,事情就是这样的。
在我想输出什么样的理念,和市场需求之间,求得一个二者的平衡。
写作的上级是看万卷书,行万里路,再加深度的思考。
05.
最好的文章永远是下一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标准。
如果这个世界还没有这个定义,我该如何去定义一篇文章。写完一定要重视反馈,积极改进。
但是可口可乐这么多年没有改过配方,可是还是一样畅销?老干妈也是。卖的越来越火,只能说还没到达最完美的口味。有时候口味会超过品牌内涵,比如可口可乐跟百事可乐竞争,第一次改配方引起强烈抗议。
定位一个时代: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可乐;只有金庸才是真正的武侠传说。
06.
外在的东西要不断地变幻,给人以新鲜感,但是核心和灵魂不能变。
无论写散文也好,写小说也好,写其他的,别人一看就是你的文笔。体现的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灵魂。是你,赋予一篇文章思想,包含了你的想法。是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
其次才是外在,是排版、是配图。
起名字,要将名字当做一个品牌,想着万事传芳的那种,好挺好记有好的寓意。
07.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大众所需,如果写不来高大上的文章,那就静心的潜到人民的最底层去。
越普遍的越持久,越共通的越持久。
现在有些年轻人虽然想追求进步向上,但是却找不到道路,很迷茫,如果我们曾经度过这段迷茫的岁月,那么把你的故事说出来,可以教给年轻人一些东西。
不要铺天盖地的说教,容易引起逆反心理。讲故事永远比单纯的说教好。
记住:永远永远不要停下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