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封面的那张图,是开校后的某一天,在图书馆里拍的。记录生活的方式,除了记忆,还可以有文字和图片,可以是电子版也可以是手写的,可以是用不同的工具拍摄的,也可能是自己画下来的。
或许只有在克制下的自由,才是最享受的生活状态。
这几年,是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几年,某一天发现,微信上,微博上,qq 上,很多都在宣扬心灵鸡汤论,不否认,有很多人,曾是因它们的鼓舞,而一点点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生命也因此有了些许不同。
当然,我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来赞扬毒鸡汤是能让人多清醒的。只是看多了,会上瘾。
记得高中三年,买了几十本哲思系列下的专题杂志-《破茧成蝶》,现在我仍感激当时它里面的内容对自己的激励。但,后面慢慢发现,里面还是有很多相同相似的文章,可能你们会说铁打的高考,流水的学生。但套用之前很火的那句话:励志书看再多,那也是别人的呀!自己的近况,还是只能自己来改变。
身处在全民阅读的时代,我并不认同有些人提出的,只能看名著的观点。在我看来,除却经典有它成为经典的本质原因外,不论是名著小说还是网络小说,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文学杂志还是娱乐杂志更或者时尚杂志,存在即有合理性,只要能满足我们的阅读需求,那么,我们都应该尊重所有读者的阅读喜好和习惯。
而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双能分清楚是非的眼睛,毕竟,很多的作者,可能因为各种因素,穷其一生,都成不了文学大家,所以,即使他们所创作的东西,真得很与众不同,但也被毫不犹豫的,约定俗成的,归类成网络小说一类。而要改变我们的偏见,真的很困难,说来,真的有点可悲。更何况,对于中国人来说,在盗版侵权的网络管理上,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许多人以前都不愿意把文字发到网上,想必,眼睁睁看到自己的文字被抄袭却无能为力,大家的感受会是一样的,心疼,难受。
有时候,不论世界怎么变,我们也需要保留一些真实的自己,或是去尝试一些看起来不那么荒诞的事情,因为,很多东西都不能只简单得想当然去推测,而说不定自己潜意识里,就会呢?需要的只是一个触发的机会而已。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人,随大流,不论什么,都喜欢说别人非主流,这不可避免的影响到自己,导致后来,怕别人说自己“文艺范,小清新”,于是,就算很喜欢古典和现代诗词,自己也不敢动手写,怕因为自己而玷污了它们。现在才知道,或许,10个人中,就算有7个人的观念相同,但可能碰巧那也是错了的,只要去开始就不能算晚,应该相信自己。
上大学后我才发现,很多女生很羡慕那些学艺术或者有艺术气息的女生,可是,为什么她们只羡慕而不去尝试呢?
想学画画,那就从涂鸦,从娱乐自己开始;想轻盈的跳舞,那就从慢跑,压腿和简单的瑜伽开始;想学一门乐器,例如长笛,那就从吹笔盖开始练起;想学围棋,至少也得自己先主动把19×19的含义和围棋规则了解了呀。
凭什么在还没尝试,没有开始前,就否定了自己,说:我不行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什么都认为自己做不好,那可不可以问问还有什么是自己会的?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事例,说明立刻行动的重要性,就不用在这里一一赘述了。但人性是复杂的,有一点就体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宁愿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而不愿意分一点点的时间到行动上,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拖延症”。
其实,归根结底,拖延事情--就是因为我们自认为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我们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想当然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不会失去的。更直接的就是,我们习惯了享受现状,不愿意去改变,而这种类似的事情,跟上学时学生玩手机是一样的,是会上瘾的。长此以往,因现实状况跟自己的理想设想相差甚远,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陷入了责骂自己的恶性循环。
其实,人生在世,及时行乐无可厚非,但至少应该把握一个度:在不透支自己的睡眠时间,不伤害与自己有关之人的心的范围外。如果喜欢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戏,也行呀。做这些事也是会有一个暂时疲劳期的,等到了这个触发点时就要抓住机会了,你期待改变自己的现状,这就是你的动力。为了可以长期坚持,所以也需要量化,如果害怕还是不能有始有终,那就写下来吧,与人一起,监督自己。人都是应激性动物,别人的刺激,有时候,也是一种行动的催化剂和兴奋剂。如果你的周围,暂时连这样的朋友也找不到,那么,不得已,可以到贴吧开一个打卡贴,也可以通过微博、简书,我们共勉。
最后呢,想起以前有人问过我的那个问题:“是想做一个污一点的女生,还是单纯一点的女生”
"不是有个笑话么?学医的医学生,以后想不污都不行呀",我回答。
但正经的来说,做自己想成为并且已经成为的那种人就好了,我们是有自己的特点的,也是有我们自己存在的意义的,无愧于心才是最重要的。
每天都改变一点,当我们玩得无聊后。千人有千人的人活法,如果真的想活得更加有意义一点,那么这背后的故事是足以作为你行动的动力的,没有什么言语比得上我自己愿意这几个字,而这也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动力了。
图片来源于本人拍摄
赞与喜欢和打赏,可以三选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