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篮球迷,但却非常崇拜科比,不是因为他的球技,而是因为他的状态。无论是巅峰还是低谷,他都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把自己的失败归责于他人,不因外界的评价而膨胀或颓废,潜心修行着自己。
很久之前我总是抱怨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我说我想要健身,他们说你还是想一下咱们下顿饭吃什么实际一点儿,免得待会儿吃饭的时候又犯选择困难症;
我说我想要学好英语,争取过四、六级,他们又说咱们还是先想一下这次的英语作业怎么完成,免得到时候被英语老师扣平时分;
我说我本来可以挺励志的,都是你们这群损友,连鼓励都不鼓励我还变着法儿地打压,他们一脸无语地说你还是先看一下几点了,能从床上起来咱先吃饭行不?
毫无疑问,我把责任推给了别人,也附带着把成长的机会推给了别人。义正言辞地说着自己的本心是因为受到了“邪魔歪道”的影响,之所以犹豫是因为别人对我的态度,可忘了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我的状态决定别人对我的态度,而非别人的态度替我的状态做出选择,我总是搞反。
记得在我们专业有一个特别自卑的男生,人们都看得出他想要融入周围人的圈子,所以一开始也挺接纳他的,但他过多的敏感却让事情变得越来越糟。他总觉得周围人的窃窃私语是在议论他紧张时的结巴,望向他的笑容里有着不怀好意的嘲笑。所以总是反应过激,闹得所有接近他的人满是尴尬,直到不再尝试去和他成为朋友。他的太刻意让自己显得古怪别扭,他的多疑更是让人们对他敬而远之,他也因此更加认定自己不受人们欢迎,陷入一个自卑的恶性循环。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不难看出,他一直纠结的别人的态度其实是因为自己敏感多疑的状态。我们很多时候都非常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愿望和想要做的事情,生怕别人对它有一丝怀疑,可没有意识到的是,别人的态度并不能决定我们的愿望能否实现,即使再怎么强调也比不上我们认真的状态。 我们看着励志电影剪辑中的一个个平凡者从默默无闻到大放光彩时激动不已,似乎那就是自己一样,但忘了自己只是花了几分钟看了一个视频短片而已,离所说的改变有着的还是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不少分毫。
我抱怨朋友不理解自己多么渴望变强,却忘了自己连奋进时的姿态都没有;我抱怨家人不尊重自己的选择,却忘了自己对自己的决定也没有多么认真的准备以示尊重;我抱怨喜欢的人没有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了解自己,却忘了自己也没有鼓多大劲来证明自己与众不同…… 太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很棒、什么都懂,只是没有去做而已,但世上没人知道你是否真的能做到,他们只能看到你下完一个又一个决心,然后没一段时间就偃旗息鼓,所以做出的判断只能是那样浅显,事实上我们真的就只是做到了他们看到的那样浅显,连自己的状态都没有搞清,否则,我们早已在庆祝成功并顺带着谦虚地感谢一下对手了。
当我们在抱怨时,不是因为别人的态度,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无能,然而说多了自己也信了,真的开始反复强调别人的态度。因为别人否定自己,因为别人轻视自己,因为这世界太过现实,因为周遭没有美好,看,都是别人的原因,都是外界的态度,我们自己呢?
不可否认,相对而言我们很弱,但总是纠结于自己这一刻的弱而不想着去变强,那么只会一直弱下去。一直抱怨除了让自己更加颓废之外没有任何作用,即使在水里同样不会游泳的人,拼命挣扎的也比直接放弃的更有活下去的希望,即使只是百分之一的可能。
我们无用的抱怨太多,恐惧、懊悔和沮丧的时间生生挤掉了绞尽脑汁思索方法的时间。所有人都向往着世界的光明,那么再花费力气去描述世界的黑暗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老是认为自己什么都懂,目空一切,那么剩下的就只可能是“怀才不遇”的抱怨了。其实哪来那么多的生不逢时,只是因为自己太懒而别人很拼,我们的状态才是关键,让别人真真切切地意识到自己产生的竞争力自然会得到肯定和重视。
在简书上我兜兜转转换了三个号,有放弃有迷茫,但一切退却后的冷静告诉我,写下去,别想太多,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