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父亲常说的,世界上没有一种植物比得上番薯,它从头到脚都有用,连花都是美的。”
——林清玄
自研究出红薯叶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甚至抗癌作用后,菜市场上都开始卖红薯叶了。那天和室友去买菜看到红薯叶想到以前爷爷养猪都把红薯的藤和叶当猪草我就想忍不住笑了(以前的猪好幸福呀O(∩_∩)O),不过红薯叶的味道还不错,但最爱的还是埋在土里的红薯。
我很喜欢吃红薯,这一点随我妈*^o^*
01 蒸红薯
正是吃红薯的好季节,先来一锅蒸红薯!
step 1:把红薯洗干净
step 2:锅里放适量的水(水可多不可少, 避免水烧干了)
step 3:把红薯放在小蒸笼上蒸大约一个小 时(不确定有没有熟的可以像我一 样用筷子戳一戳,能毫不费力把红 薯戳穿就ok了,简单粗暴ʘᴗʘ)
step 4:开吃*^o^*
(ps:别忘了拍照并分享至朋友圈拉仇恨)
昨天小姐姐寄给我的红薯到了,先迫不及待的蒸了两个当晚餐吃。今天吃过午饭后回宿舍,决定多蒸两个带去给工作室的师兄们一起吃,红薯个头比较大,一锅刚好能蒸四个。
红薯刚一上锅爸爸就跟我发了视频聊天的请求,一接通自是先问我有没有吃午饭,我说吃过了,刚准备蒸红薯,妈妈就凑过来跟我打招呼,我便把摄像头后置让她看红薯。
“这红薯颜色真好看”,老妈说道,“看着就很好吃”。
“是呀是呀,我昨天蒸了两个吃,可甜了。”
爸爸在一旁笑着说:“你爱吃红薯,你妈也爱吃红薯………”
跟爸爸聊天聊了好一会我就去掀锅盖,老爸瞧一眼就说“还没熟”,我说“你怎么知道”,一边说一边用筷子轻轻戳……额╮(╯_╰)╭ 筷子还没戳到红薯的一半就戳不进去了,“还真没熟”,我有点尴尬的说道。
“红薯一时半会蒸不熟,要花点时间”,老爸抿了口酒,一边夹菜一边说。
………
跟爸妈视频聊天四十多分钟结束后,又看了看微信群里简友们的聊天记录,接着话题聊了几句便去戳我的红薯了…… ฅ ʘᴗʘฅ
红薯蒸好后揭开锅盖让它凉了一会便带到工作室一个掰成两三瓣分给师兄他们一起吃。
我想 “分享”应该是美食在人间更深刻的意义。
外公就是这样做的,我喜欢吃青团,去年过了清明才去看外公外婆的,可外公还是给我做了青团。
家里有口大锅,锅里放好水,锅上放蒸笼,外婆烧火,外公和粉,我帮着揉青团放到蒸笼里。
一蒸笼可以蒸好多个,一出锅我就忍不住趁热吃上几个解解馋。而后外公便要外婆去叫来邻里亲戚,各家装一些去吃。
外公外婆做的青团,味道好极了。*^o^*
02 红薯的花样吃法
红薯有很多种吃法,除了可以蒸着吃,你还可以:
(1)把红薯切成块煮粥(我奶奶喜欢在煮红薯粥的时候加点酒糟,吃起来更香)
(ps:我打算明天早上就做红薯粥喝)
(2)把红薯切成条状晒成红薯干
(3)做成“薯片”
(ps:打双引号是因为一般的薯片是用土豆做的。我说的薯片是我外婆家那边用红薯做成的类似于薯片的一种民间小吃。
做法大概是这样的:先把红薯蒸熟,碾成泥,加点其它佐料之类的,然后再均匀地平铺到一大块干净的白布上摊成一整个片状,再晾起来晒干。晒干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炸成“薯片"吃。
我外公的妈妈,也就是我老外婆会做,我小时候还吃过,现在老外婆年纪大了,加之做起来有点麻烦,就没人做了。说起来还挺怀念那个味道的ಥ_ಥ)
(4)最简单的还是生吃O(∩_∩)O
(5)当然,最诱人的还是烤红薯
(仿佛闻到了烤红薯的香味(ꈍᴗꈍ) 我上初中那会爷爷家养了猪和牛,每天都要煮猪食,煮完猪食灶膛里的火堆还很旺,烤红薯是绰绰有余的。所以,每到红薯成熟的季节,周末在家的时候,我们也总爱把红薯埋在火堆下面的灰里烤,烤的差不多了翻出来,外焦里嫩,用调羹挖着吃,那香味是现在外头卖的用油桶箱烤的红薯比不了的)
忽而又想起以前夏天不爱吃饭,老妈也会给我们蒸红薯当午饭吃,当然,我们吃红薯一点也不像梵高的《食薯者》里的农民吃土豆那样庄严肃穆,反而挺开心的。这或许就是时代背景的差异,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的差异吧。
所以,我这里《食薯者》里的“薯”指的是“红薯”,而不是指梵高先生的“马铃薯”。
既然提到了《食薯者》,我们就顺便来看看梵高先生的这幅“写实主义”的画作吧。
作品赏析
梵高早期接触社会下层,对劳动者的贫寒生活深有感触,他受米勒影响,想当一名农民画家。该画便是他这时期的代表作。图中画面构图简洁,其房顶低矮,屋里的空间显得很拥挤,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吃土豆,桌上悬挂着一盏灯,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显得很突出。
这些在一盏昏黄的灯光下吃土豆的人,他们有着骨节粗大的手,有着宜于在沉重的劳动中喘息的鼻。他们面对土豆做成的简单食物,眼睛里流露出渴望的光芒,以及感恩般的仁慈。在这幅画上,朴实憨厚的农民一家人,围坐在狭小的餐桌边,桌上悬挂的一盏灯,成为画面的焦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农民憔悴的面容上,使他们显得突出。低矮的房顶,使屋内的空间更加显得拥挤。灰暗的色调,给人以沉闷、压抑的感觉。画面构图简洁,形象纯仆。画家以粗拙、遒劲的笔触,刻画人物布满皱纹的面孔和瘦骨嶙峋的躯体。背景设色稀薄浅淡,衬托出前景的人物形象。
梵高在给其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因此,这幅作品描述的是体力劳动者,以及他们怎样老老实实地挣得自己的食物。”
——百度百科
心动不如行动,说说看,你想怎么吃红薯?O(∩_∩)O
本文参与的征文活动具体情况请戳该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