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余性喜读书,然资质驽钝,未能窥学问之堂奥。所幸得师友指点,方知学问之道,于典籍之间,亦于山水之中、人情之内。遂游学四方,访师问道,偶有所得,辄记于纸,积久成帙。
今辑录旧稿,名曰《清梦诗话》虽不足为外人道,然于余而言,则珍贵如金。
书中所述种种,皆余平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虽文辞粗陋,然皆发自肺腑,不敢有半分虚饰。
余自知才疏学浅,所记之事,不过沧海一粟;所悟之理,不过管中窥豹。然学问之道,贵在求真;文章之旨,贵在写心。若此书能得一二知己,于茶余饭后,展卷一读,或可会心一笑,或可掩卷长思,则余愿足矣。
是为序。
碎红记
暮春溪东,桃夭灼灼如霞。夜闻裂帛,晨起见碎红满地,若泪渍斑斑。蕊心金粉,疑是丽娘遗脂。风过,残萼簌簌,似药铫呜咽。骤雨至,轻红成泥,老桃痉挛,褪色花瓣粘枝,若未竟百子图。卖花妪篮底断桃,西村小姐簪鬓之物,今蜷如枯蝶,翅上胭脂尽褪。夜供瓷瓶,花影上墙,美人破碎。余观之,不觉怅然,想人生百年,繁华易逝,红颜薄命,皆如此花,盛极而衰,终归尘土。
余少时负才名,然屡试不第,困顿场屋,今已而立,功名未就,身世飘零,恰如此花,未及绽放,已随风零落。每念及此,悲从中来,恨不能乘风归去,与花同葬。五更汲水,残月下桃枝如骨,红绸成灰。落英逐流,似残菊守倔。暮雨葬花,羊毫折裂,墨龙化鳞……
风起,桃枝摇曳,未绽骨朵随春泥沉寂,残香飘散……心事成叹,终没于夜色。
山游记
昔年盛夏,余与友游于西山。时天朗气清,林木葱茏,溪水清冽如练。友携古琴,余负酒一壶,相与登高望远。山径蜿蜒,松风阵阵,若龙吟虎啸,穿林而过,飒然有声。至山顶,见云海翻涌,群山如黛,天地开阔,令人胸中块垒尽消。
遂席地而坐,抚琴倚石而歌。琴声清越,如山泉漱石,泠泠然透人心脾;歌声激扬,似长风振林,浩浩乎荡涤尘寰。山鸟闻之,盘旋和鸣;溪水应之,潺潺作声。日影西斜,余酒酣耳热,友笑曰:“君醉矣,当扶而归。”遂相携下山。
途中,余指溪边巨石,谓曰:“此石千年不移,吾与子复来游,当如此石,长存此志。”友抚掌大笑,曰:“善!他日功成,当携琴载酒,再登此山。”
归后数日,余坐书斋,窗外蝉声聒噪,犹似山中松风。遂提笔记此游,以志当时之乐。他日与至交再聚,当共读此文,一笑而已。
梅殇记
余少时,尝于春日游园,偶遇梅娘。梅娘者,邻家女也,容色清丽,举止娴雅。时梅娘立于庭前,手执纨扇,笑靥如花。余遥望之,心驰神往,然未敢近前,唯默记其容止,归而魂牵梦萦。
后虽数度欲访,然家父以门第不称,力阻其事,遂娶他姓女为妻。妻性贤淑,持家有道,然余心中,未尝一日忘梅娘也。
近日忽闻噩耗,梅娘以疾卒,年未三十。余闻之,如遭雷殛,心胆俱裂。独坐书斋,闭门不出,终日恍惚。
夜半,余披衣而起,见庭中梅树一株。时值深秋,梅枝萧瑟,叶落殆尽,唯余枯枝如骨,刺破寒空。余抚树而立,忆昔年梅娘笑颜,宛在目前。忽风起,卷落叶纷飞,若梅娘魂魄归来,与余诀别。余悲不自胜,仰天长叹:“天乎!何夺梅娘之速耶!”
遂取纸笔,作《梅殇》一篇,以志哀思。其辞曰:
“梅兮梅兮,昔年手植,今已凋零。
人兮人兮,昔年笑语,今已成空。
天乎天乎,何不仁兮,夺我梅娘!
地乎地乎,何不义兮,葬我芳魂!”
书毕,掷笔于地,泪如雨下。
自此,余每见庭中梅树,辄忆梅娘,然亦知此生已矣,唯愿来世得再相见……
斗诗记
余与妻结缡数载,琴瑟和鸣,尤好斗诗。每值月明风清之夜,必携茶具、诗卷,至庭中梅树下,设席而坐。妻性灵慧,诗才敏捷,常以巧思胜余;余虽稍逊,然亦不甘示弱,每每苦吟至夜半。
是夜,月色如银,梅影婆娑。妻烹茶,余展卷,茶香氤氲,与梅香交织,沁人心脾。妻执笔先成一律,笑曰:“君且试和之。”余览其诗,见其句句清丽,字字珠玑,不禁拍案称绝。遂凝神苦思,良久方得一首。妻读罢,掩口轻笑:“君诗虽工,然终不及妾之灵动。”余佯怒,夺其笔,曰:“再战一局!”
于是你来我往,诗成即诵,诵罢即评。茶凉复煮,月斜未觉。庭中梅枝轻摇,似为助兴;风过处,落花如雨,沾衣不拂。妻诗中有“梅影入茶香”之句,余和以“诗心共月明”,二人相视而笑,心意相通。
至三更,妻倦,倚余肩小憩。余轻抚其发,见月色映面,皎若梅瓣,心中忽生无限柔情。遂取纸笔,录今夜之诗,题为《斗诗记》。
后每值月夜,妻必笑问:“君诗可成?”余亦笑答:“且待梅影入茶香。”少年夫妻,清欢如此,纵使岁月流转,此情不改。
访师记
余少时,尝从师习书。师者,博学多才,性旷达,好山水。后余游学四方,久未归乡。近日偶得闲暇,遂携酒一壶,往访师于东山草庐。
至庐前,见师坐于庭中,手执书卷,神色怡然。余趋前拜见,师笑曰:“汝远游归来,可有所得?”余赧然,曰:“游学数年,所见虽广,然所得甚少,愧对师恩。”师抚须而笑,曰:“汝且坐,吾为汝言。”
遂与师对坐庭中,师取酒与余共饮。酒酣,师指庭前古柏,谓余曰:“此柏百年不死,汝当效之,坚韧不拔,勿为逆境所屈。”余颔首称是,然心中暗思:柏虽坚韧,然风霜摧折,终有凋零之日;人生百年,岂能尽如柏之长青?
师又指庭后竹林,谓余曰:“此竹四季常青,汝当效之,虚怀若谷,勿为外物所扰。”余颔首称是,然心中暗思:竹虽虚心,然节节高升,终有凌云之志;人生在世,岂能尽如竹之无求?
师复指庭中清泉,谓余曰:“此泉日夜不息,吾与子当效之,持之以恒,勿为懈怠所困。”余颔首称是,然心中暗思:泉虽不息,然终有枯竭之时;人生在世,岂能尽如泉之无穷?
日影西斜,余与师谈兴未尽,然天色已晚,遂辞。噫!师之教诲,如古柏之坚韧,如虚竹之胸怀,如清泉之恒久。余虽愚钝,亦铭记于心,不敢一朝忘之。
山居歌
松风起,水潺潺,
琴声悠悠入云间。
青山为伴鹤为友,
闲来独坐听流泉。
名利何须问,
纷扰不相干。
一壶酒,一竿竹,
烟霞深处是吾乡。
江城子·山居
松风流水绕茅庐,
抚琴初,鹤声舒。
青山不语,云影自卷舒。
抛却利名心自在,
闲对月,醉提壶。
关山深处是归途,
竹为居,乐樵渔。
一竿风月,万事不相拘。
清明离殇赋
若夫霡霂初收,丛翳未晞。塚间新火,陌上残衣。尔其寒食东风,总作离人之泣;棠梨夜雨,皆为殇者之悲。故知死别之恸,尤甚生离。
至如漆灯照夜,楮钱飞霰。稚子牵衣而问祖,老翁酹酒以呼伴。纸灰扬处,恍见故影翩跹;杜宇啼时,忍听幽魂呼唤。虽泉壤之永隔,竟精魄兮重现。
又有孤客茕茕,异乡踽踽。无麦饭以祭先,唯柳枝而系绪。对野冢之累累,羡他人兮处处。想音容于既往,泪染春衫;隔生死乎当前,愁凝烟缕。
况复疫疠经年,烽烟未已。多少新坟尚湿,已成绝域之尘;寻常笑语犹存,竟作重泉之鬼。使青磷伴读,少年失怙之儿;令白发送黑,壮岁殒身之悔。
乃有招魂楚些,瘗玉邙山。三杯浊酒,一酹人间。虽知死生之大矣,终难遣此怆然。傥天道之有知,愿长醒而毋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