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点消费问题引发的思考

大家似乎已经习惯了旅游景点的高消费。旅游景点的物品比一般的地方价格高也是消费群体们默认的。

比如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大型连锁机构,机场或火车站的肯德基、麦当劳就比一般地点的定价高,而且优惠券很多都不让使用。

可是,同一个景区对待不同的客人价位不一致,能宰一笔就是一笔。这样的情形着实让人无法接受。

这次国庆长假期间,我带着孩子在某古镇游玩。

去买泡泡糖,第一次买时,商家说:一块钱两个。

我爽快地掏钱付账,还告诉孩子:“你看,景区的东西就是贵。咱们平常买时一块钱四个。”

孩子只要有得吃就开心了。

跟小伙伴们分完后,孩子又要去买。我带他再去那家商店时,换了个营业员。

我正要掏钱付账,孩子看见了泡泡糖盒子上写的字,对我说,“妈妈你看,这写了一块钱四个!”

我问营业员,“多少钱?”

她说,“一块钱四个。”

我问,“刚才来买,怎么说一块钱两个呢?”

她说,“你们是游客。我可以一块钱两个卖给你们的。”

钱数很少,我也懒得跟她理论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过一个故事,中国人和德国人做生意,签合同之前已经谈好了条件。

结果,签字前,中国人要求再降一些价格。德国人生气了,要取消合约。

翻译在中间调和,告诉德国人“中国人习惯于划价,这更像一种习俗,并不是出尔反尔。”

好说歹说,合约才能继续。

其实,我们也并不喜欢这样的传统。一是一、二是二这种明明白白的规则让大家都遵守多好!

平常逛街也会遇见同样的情形。

看见心仪的物品花了几百块买下来,本来是件很开心的事。

走着走着发现会划价的人花了更便宜的价格买了同样的商品。

刚才买到心仪物品的欣喜心情荡然无存。

由此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似乎在我国,什么事情都是有熟人才放心办事。

比如修车。

找认识的修理厂,能提前给你修。不认识的话,排队等着吧。修的时候,也存在担心是否偷工减料了。

再说医院挂号。

说好的网上放号,眼瞅着几秒钟就秒杀了,愣是挂不上号。若是找了熟人,还是有办法挂上号。

诸如此类的事例数不胜数。人们需要花很多心思考虑人情世故。

真心希望有朝一日,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样,我们也能生活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简单社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