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父母所处的阶级决定孩子所处的阶级,但是孩子所处的阶级无法决定父母所处的阶级。我们都希望因为高考改变阶级,但其实高考考的就是阶级。前段时间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的时候,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而像我这种父母都是外交官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或者外地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很多都是家里条件好、自己又很有能力的人。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这届高考状元说的这段话真的是扎心。
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的不断固化,教育资源的倾斜垄断,确实寒门更难出贵子。他说出了现实,一个我们内心深处不愿意承认的现实。我们都希望因为高考改变自己所处的阶级,殊不知高考考的是家庭和出身,考的的是从小培养的思维格局。考的是父母对学习的金钱和精力投入,考的是学习的环境和老师的水平,考的是你是不是可以没有任何物质上顾虑去奋斗。条条大路通罗马没错,但有人就住在罗马。但其实我们都错了,现在我们看到了高考状元其实都不是出生在罗马,真正出生在罗马的是精英阶级,是让孩子放弃高考的精英阶级。他们让孩子从小学、初中就接受全美式教育,高中就出国。在有钱人的眼里,国外的大学才是重点。国内的大学是最迫不得已的选择。他们在国外接受了更优质的教育,有了更开阔的视野以后,继续保持着自己的精英阶层。而他们丝毫不关心的高考变成了中产和寒门子弟的狂欢。
高考的阶层化流动性变得越来越弱。因为有钱人,真正的精英阶级根本就不跟你一块玩。现在媒体所宣扬的阶级决定状元,以及我们所讨论的寒门再难出贵子,不得不承认,都是事实。但是我们在讨论现实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一件东西。就是我们讨论的现实只是现实的一小部分。他们是现实但不是全部的现实,他们只代表了现实的一部分。我们往往会对这一部分现实愤愤不平,被它们蒙蔽住眼睛,看不见现实的另外的一部分。所以很多人就拿这个当借口,说认命吧,反正努力一辈子也就这样了。但总有另外一部分人在这个还看不清未来的现实里,还在抛头颅,还在洒热血,还在上演热血屠龙的故事。那一部分坚持的人从这段看不见未来的现实里脱颖而出,到了现实的另一部分。在这一部分里面,命运有很多漏网之鱼,有很多机遇之门敞开,有无数的希望精灵追随。就像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的最后一句话说的那样: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只要你还在努力,人生就有无穷的可能。和时间竞争,在概率中突围,做上帝手中的漏网之鱼。我们总不能把这个世界的璀璨光芒全部都让给别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