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教育出来的么?你会给孩子做这种感恩教育吗?

陈蓉指着我:“你说老师坏话,我要告诉王老师”。我觉得莫名其妙,而其他孩子则赶紧散开了。没多久,王老师咚咚咚地冲了过来,一脸怒气:“太不懂感恩了,现在的孩子就是自私。”随后,王老师跑去校长办公室告状,说他教不了我,以后不给三年级的同学再教数学了。

我不曾料到,就一句话,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还把什么感恩之类的东西也扯上了。自那时起,我就对要求我“感恩”的人心存警惕。

小孩子也是有心机的,因为家传。而我早在小学三年级,就深深地领略到这一点。


我们班,我是学习委员,陈蓉是班长,晓玲是课代表。我们三个,因为时常在一起,老师们经常说我们是三朵花。但,我们三个里面,陈蓉是最有心思的,我跟晓玲时不时就被她告状、受罚。

但,我跟晓玲总是记不住,过几天也就算了。长大之后,我知道,这种叫做“情商低”。可我从骨子里瞧不起这种所谓的“高情商”。

那一次是小学三年级期末考试,刚刚考完,尚未放假。陈蓉因为机灵,被老师叫去批阅试卷。她因此早早知道了大家的成绩,颇为洋洋得意。

我们考试是有奖励的。学校里奖励本子、尺子、铅笔盒之类的,还有一个金灿灿的奖状。村子里也有奖励,就是前三名可以免去下学期的学费,由村里的钱来代交。

我们三个功课都好,但当上班干部 的理由却完全不同。陈蓉当上班长是因为她会讨老师们的欢心,我当班干部是因为成绩好,而晓玲听话老实。陈蓉的成绩在我之下,而晓玲的成绩又在陈蓉之下。



陈蓉因为时常可以出入老师们 的办公室,就常常打小报告,将同学们的言行告诉老师,当然也包括我和晓玲。

当时我们三年级,教数学的王老师脾气十分不好,动不动发脾气,敲黑板。我其实十分惧怕他,虽然我功课好。但陈蓉就是有本事,想办法哄王老师开心,自然就成了数学课代表。

三年级期末,我又是第一名,陈蓉心中不高兴,但是,苦于没有机会。事情也是凑巧,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习课的时候,女生们讨论,自己最喜欢哪个老师?

说了一圈,问到晓玲,晓玲乖乖回答说:我最喜欢语文陈老师。然后,问我,我也老老实实回答:我喜欢陈老师。

这时候,陈蓉忽然尖声尖气地质问我:你不喜欢王老师吗?我却不知道是个陷阱,直愣愣地答:不喜欢,太凶了。



陈蓉忽然挺直胸脯:这些老师呀,我都喜欢,因为她们都很辛苦,所以,我很感恩。你和晓玲,都不懂感恩,太坏了。说完,就跑去告诉王老师了。

等王老师气势汹汹地跑来追问,我又说了一句火上浇油的话,简直冒天下之大不韪:“可是,其他同学也是这样说的呀?”晓玲赶紧点点头。

这时候,其他同学全部改口了:“我们说,我们很喜欢陈老师,也喜欢王老师”。这后半句,“也喜欢王老师”可是他们现场加上去的。

于是,我跟晓玲两个,写检查,在班会上读自己的检查,然后,跑去王老师办公室给王老师道歉。王老师拒不接受,让我们去找校长。

总之,那个暑假,我跟晓玲的日子都十分艰难。但我,却深刻地记住了一个词:感恩,而且我对感恩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几乎痛入骨髓。



后来,我去念初中,因为住校,一周才回来一次。

我远远瞧见王老师,便绕道而行,而见着陈老师,便眉花眼笑。陈老师时常让我帮他从镇上带些东西回来,或者把东西带过去。我都觉得,举手之劳,应该的。

但王老师从来不找我,他声称,作为学生,看到老师有困难,应该主动提出,而不是等老师开口。王小玉这种态度,可见完全不懂感恩,这种孩子,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父亲听到后很生气,逼着我去问王老师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的,但,王老师每次都是一脸的厌恶:你念初中了,长本事了,我哪敢求你办事啊。

于是,我灰溜溜地走了,对感恩的理解更深了:帮别人做事,受人家的气,那是人家看得起我。若是看不起,还不让我办呢。



但陈蓉的做法,到了镇上,却不那么灵光了。我心中十分庆幸,原来,感恩这东西,有人认识有人不认识啊。

此后,但凡谁提什么感恩不感恩的,我都十分警惕。因为高喊感恩的人,无非是要挟制人家,无非是要达到其他目的罢了。

父母做得好,无需提点,孩子自然懂。自己做不好,反而板起脸来教训人,只怕适得其反。

只是有一点我觉得奇怪:有些人口口声声要求人家感恩,就是得不到,而有些人压根没有提过,却时常得到。


我们小学的陈老师,教了30年小学,送走一批又一批孩子,每次过年过节,都有人拿果子拿礼物给他,没谁提什么感恩之类的,就是觉得:没啥呀?看看他罢了。

而有些人,走开了,就再不想见到,更不愿意提起。

所以,我绝不会口口声声对将来的孩子说着感恩,然而自己却另外做一套,因为,感恩无需教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