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北京市非典型人力资源从业者,从招聘入行,时至今日,不觉已跌跌撞撞度过两年时光。这日子过得很慢,时间磨平了多少青春的棱角,吞噬着多少浪漫的梦想和情怀。这两年过得不易,至少在我看来是不易,不易在坎坷的求职加薪的路上,不易在冰冷的高墙红瓦的束缚中,更是不易在一次一次面试中冷眼旁观别人的人生。
毕业做了1年猎头,拿着5万的年薪 跟50万年薪的candidate谈职业规划。我逐渐意识到了,如果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猎头只不过是一条捷径,努力追赶在那些行业精英走过的路上。真不幸,我与精英为伍,可我却不是精英,浮躁地像踏着空中的云,脚下确是万丈深渊。于是,我离职了,转行从事人力资源,重新开始打基础。
招聘是件有趣的事,真正从事了招聘工作才知道,原来筛选,哦不,过滤简历真的只需要3秒钟。为什么是过滤,而不是筛选,因为淘汰一份简历很简单,一个人的过往经历甚至写简历的风格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职业倾向。今天,我想来聊聊这件事。
对于大众来说,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企业希望招聘的往往不是最优秀的人,而是最合适的人,合适体现在文化和价值观的融合,如果企业倡导的是轻松、合作的氛围,那么一个过程导向的人可能要比一个结果导向的人更合适。这是我在经历了一次招聘失败之后才领悟的道理。
一次例行的简历筛选,招聘的岗位很基础—财务助理。我一眼看中了一份出色的简历,90后、优秀的学历、对口的专业、也有过2年咨询公司的财务经历,她的文字中透露着稳重干练的风格,过滤了太多简历已经审美疲劳,但这个确实是这一天的意外之喜。我邀请她来公司聊聊。
那个冬日,她如约而来,裹着寒风进了办公室,糟糕的天气丝毫没影响她的形象,落落大方地与前台打招呼,安静的等在会议室期待此次面试。我跟她聊了很多,她的工作经历与招聘岗位职责非常相似,匹配度极高,这意味着对于业务部门来说,帮助她投入正常工作所花费的培训成本大大降低。举止得体,学习能力强,反应灵敏,总的来说综合素质非常好。
唯一的顾虑是第二份她非常满意的工作仅3个月就离职,离职原因是和朋友搭伙创业,但创业不到半年资金耗尽,在没有资源和管理经验的情况下遗憾退场。她很清楚自己的“硬伤”,这也是最终能把她的薪资控制下来的原因。
当时我对她的评价是综合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目前状态求稳定、对公司意向极强、薪资可控,适合我公司财务助理岗位,于是推荐她见了总经理进行复试。没想到复试结束,总经理直接否决,理由很简单:思维跳跃,不踏实。总经理认为她口口声声说自己适合财务工作,在第二份工作非常满意的情况下,仅3个月就轻易地被朋友勾搭去创业了,创业不到半年散伙,说明她在处理未来规划的时候并没有慎重思考和规划,是个不稳定的因素。
尽管在面试中,她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人力资源部和业务部门的认可,但从企业领导者的角度出发,我们的企业风格更重视脚踏实地,稳定性和执行力是第一原则,即使候选人再优秀,不具备任劳任怨的心态,也没办法被企业所接纳。
招聘过程是候选人择业的心态、HR招聘的原则以及企业文化的期许这三个维度的综合反映。
也许你也正在苦苦寻觅一个offer,可能面试不成功的原因并不是你不优秀,只是我们“性格不合”罢了。所以对求职者来说,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比自己想追求什么更有意义。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