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绕村庄,水满坡塘。
倚东风、豪兴徜徉。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
飏青旗、流水桥傍。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这首词通篇白话,没有复杂典故,也没有所谓精雕细琢的“丽字”。所以意思明了,读来朗朗上口。
但即便是白话,不同的人写来,也有不同风格和高下之分。若像以前语文课上那样分析,就能看出秦观这一篇的好来。
一句句读来,实际是在不断地移步换景。像电影里那样,先给一个远景,“树绕村庄,水满坡塘。”然后镜头慢慢拉近,集中在作者身上。他沐浴着春风,满心畅意。他所在的小园子里,“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然后他抬头远眺,看见“远远围墙,隐隐茅堂”,还有酒肆青旗飘扬,河边桥下,也许就有一个酒馆。于是他趁着兴致,“步过东冈”。镜头跟随他向前走去,越过小山坡,又见另一副活泼景致,“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所以他不是在呆板地纯描写春色,而是带着我们,一同徜徉在春天里。从第一句到最后一句,有一种动态的代入感。
另一个写得很好的地方是超级朴素直白的语言,尤其是“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和“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这两句,完全没有任何附加的修饰。但你会发现,这一番最直接的形容,恰恰最准确,令人过目难忘。
然后我忽然想到曾经讨论很热烈的鲁迅的“两棵枣树”: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不想过分解读。但我想说的是,当一个人不嫌啰嗦、逐一逐一地诉说某件物是的时候,他必然饱含深情。
无论这情是爱,还是恨。它必然在他的心里,有着超乎寻常的分量。
就像这两棵枣树于那时的鲁迅。像这些花儿和鸟儿于那时的秦观。
那是一整个春天,是一整个美好、无忧的生活。
今天才知道,这句我从小就能背的“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居然是秦观所作。后世普遍认为这首词作于早期。彼时秦观尚未出仕,还是自负一身才气的大好青年,未曾经历世事纷杂。而自他走出家乡的那一刻起,不知他的笔下,是否还有如此轻松、盈亮的春暖花开。
今晚和好朋友聊天。她说想把简历中一段很短的工作经历删掉,因为每次面试都被质疑不稳定。她问我这样是不是合适。
其实我又能说什么。对我来说这一定是不能做的。但也有许多人在各种环节撒谎,过得也比我要好。我们这样认真做事,看着不干活、只会编故事的人在公司里节节攀升,也不是不抱怨。
但我,也只能是我啊。如果做不来处处圆谎,又何苦迈出第一步。
手里的笔,脸上的纹,心的重量,随着一个人慢慢走过的日子,越积越沉。我们无时不刻做着选择题,一步一步交叉错杂,或者渐行渐远。每个人能最终活成什么样,也都是自己选。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句不知出处的话,很是喜欢。拿来送给我珍惜的这位好友,或作为今天的结尾,也极恰当。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