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马上就要 25 岁了,也是我来北京 6 年,正式北漂 2 年的日子。每每想到这一刻,我总会感到很惆怅,因为相较于许多耀眼的北漂而言,我的生活一点也不美好,是众多互联网农民工的一员。只要一提到什么「伪中产」,「空巢青年」,「接盘侠」,这些热点词,或多或少都与我们脱不了干系。更何况,作为一名混迹在互联网圈子里的新闻从业者,怎么可能不敏感?
最近,知乎上最热的问题「北京的房价压榨了年轻人的生活品质么?」,这个里面有清华北大的高精尖人才,表示被北京的房价给吓走了,含泪离开北京,去了南京。这一波简直是引爆了舆论,也成为了自媒体老师们新一个热点话题。
作为一个三流大学出来的学渣,我更加地惶恐,原先也有着努力工作,先上小房,再换大房子的思想。新政一出来,这种策略直接被抹掉了。这让我不禁怀疑,这样下去我在北京怎样才能待下去?而且,对于我个人而言,最近确实过得不太好。原先留在北京的理由是,我女朋友是北京人。然而,天不遂人愿,曾经以为的「白头偕老」都已经化作幻影。
虽然我已经失去了留在北京的最重要理由,但一时之间,我肯定是放不下这座城市的。无论离开与否,提升自己总不会有错的。而读书则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然「学而不思则罔」,所以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开始自己建立这一文集的目的。
相较于读书计划,读书笔记而言,其实读何种书更为重要。很多人抱怨读书无用,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带着目的去读书。一开始,说实话,这种功利性地读书方式是为人所不齿的。不过,我却认为,书籍千千万,穷人一生,也无法读完其中一二。所以按需读书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其次关于精读问题。如果我们放眼互联网,所谓的「1 分钟带你读完 xx」、「3 分钟看完 xx」这样的文章/视频是有的,我个人其实很喜欢这样的内容,并且它们的存在价值并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不堪。我对于这一类型内容的看法,究其根源其实要牵扯到对新闻的理解。
就我个人而言,新闻工作人员不过是内容的搬运工。我们不生产内容,只是基本事实的观察者,最大的理想在于还原我们所观察到的信息。然而只要信息经过一次传递,那么它必定会失真,会给予受众以传递者的观点。
而「速读/速看」类型的内容,实质上是经过加工的。所以它们很难保证「原汁原味」,它们的作用在于「引导」——引导受众对原文本产生兴趣,进而去接触原文本。不过,也会有一些优秀的基于原文本产生的内容,它们值得我们去精读,参考。
那么问题来了:出于提升自己的目的,我会读那些书?经过无数次对自己的分析之后,我认为自己需要提升的能力在于一下几个方面:
- 语言表达能力
- 文字处理能力
- 世界运行的基本原理
我认为,这也是作为一名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下面我会分析,这三种能力具体需要哪些书籍来提升:
语言表达能力,通俗来讲就是「会不会说话」,高级一点就是「情商」。会说话会聊天能让我们与人打交道起来更舒服容易。而需要阅读类型的书,分为接近实践的各种说话系列书籍,以及理论上的各种心理学书籍。学习心理学更多的是为了让我们能从他人角度思考问题。
文字处理能力,通俗来讲就是「会不会写故事」,高级一点就是「深度稿件」。别小瞧写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必须是完整而逻辑严密的。这恰恰是很多人在写稿件时,无法做到的一点。这一点无法做到,那么更不用提「深度稿件」了。那么需要阅读的书籍包括:最基本的《现代汉语》,一些经典的小说,以及一些文学分析和对稿件分析的文章。
世界运行的基本原理,其实往窄了说,就是经济学,当然像社会学这一类书籍也需要一些涉猎。而由浅入深,需要先从一些很简单的经济学书籍读起,比如《可乐牛奶经济学》这一类的书籍。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会秉承着提高自己三方面能力的目的,开始我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