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物种的生存与延续,都需要拥有其相对的环境。人类生存与延续的环境脱离不了一定的群体。群体在相对的环境中避免不了竞争与合作。
而漫长的发展,择优而存的实践中,合乎人类生存延续的唯一选择:分化成最小单位的群体而协作于最大群体。而这最小单位的群体最佳方式就是婚姻。
社会的不断发展,削弱了人们对生存与延续的认知。在宣扬自由独立的氛围里,随着精神与物质追求的丰富多元化,人们对婚姻有了更高的要求。
既想在婚姻关系里获得其他人际关系所不能满足的,又不甘于婚姻制度的约束。无疑,这貌似统一而又在实践中矛盾重重。于是,离婚,试婚,闪婚,不婚等等相继而生。
当然,人们向来都是憧憬从一而终的幸福婚姻。这就对婚姻的选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如何选择?我想,理性的前提应该解决:
1.明确在婚姻里想得到什么,该担起什么责任,并且有能力担起责任。
2.想要的婚姻内自由与所担责任没有冲突。
3.双方能就以上问题达到一致认同。
走入婚姻,仅是这幢唯美殿堂基础构想的开始。如何梦想成真,这才是婚姻的核心。
接下来,就是完善构想:以忠贞的爱夯实地基;以良好的品德为柱;以善良诚信为梁,然后分门别类去修建:分享快乐的房间,释放压力的房间,互相倾诉的房间,解决问题的房间、、、、、、只有不尽的付出,唯一能得到的就是在不同的心境下,能走进特定的房间。
婚姻的活力与双方的输入成正比。也就是爱与品德,善良与诚信等等,需要不断的补给与维护,需要不断的精进提升。这是一辈子的功课,只有这样,才能坐着摇椅慢慢变老,牙齿掉光了,依然是对方心里的宝。
过去的人们,到了一定年龄,需要走入婚姻是一种共识。最关键的是,面对问题力求婚姻内解决。
而现在,人们虽然依旧有着婚姻的概念,却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延缓了婚姻的脚步。现在完美婚姻最大的障碍就是:
1.个人追求凌驾婚姻之上。
2.无意识对婚姻注入活力。
社会的压力,让人们首先要做到,活出个像样的自己。而这个标准又不断提升,并且个性越来越鲜明。等坐下来想着寻觅一位伴侣的时候,志同道合的选择性越来越低。这时往往退而求其次,勉强进入婚姻,当婚姻关系与个人追求发生冲突时,不善反思,难以消融,问题就激化了。
还有部分人,根本就不清楚婚姻是什么,无意间把婚姻当作一种固守的存在。这种人清心寡欲,自我世界良好。偏巧另一方的价值观力求上进,不甘平淡,这种心灵距离越拉越远,最后便形同陌路。
教育,音乐,体育,心理学等等的研究与探索,都是服务于人类过得更好。而婚姻作为人类发展中的最基本单位,是否可以归于一门通俗易懂的学科,让人们都主动参与进来,少走弯路并力求找到解决方案。
怀着这份天真,相信人们想要的完美婚姻,一定都有白头偕老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