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启事:你是谁呢?笔用完了吗?

没有遗憾的人生,或许才是完美的。

今年是2017年,父亲是1998年走的,算一算,他竟然已经离开我们19年了。

时间好快,转眼间,我这个身强力壮的闺女,也迈入古稀之年。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我也不例外。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想起父亲,他说过的话,他说话时的神情,他和我们在一起时的许多小事……

此刻,我已双鬓发白,每每回忆起父亲,总有一件事令我很愧疚,一直萦绕在内心深处。今天,我想发这个“寻人启事”,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不知道能不能弥补我和父亲人生中的遗憾。

说来话长,让我慢慢地说吧。

父亲这辈子钟爱两样东西:一个是枪,一个是笔。

行伍出身的他,喜欢枪,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文革前,他常常把手枪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闲下来时就拿出来看看,擦一擦,或许这是一种习惯,或许是一种纪念吧。枪林弹雨走出来的他,早已悟透人生,把自己修炼成彻彻底底的马列主义者。

枪,对一个军人而言,是神圣、力量与勇往直前的标志。

父亲又是非常好学的人,他爱学习,钟爱各种笔,和枪支一样,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作为女儿,对这一点慢慢地理解了。

他喜欢毛笔,一生痴爱书法,他喜欢钢笔,可以随时练字写文。

解放后,他胸前的口袋里,每天都别着一支美国派克笔。这支笔特别漂亮,握笔舒适,书写流利。但这支笔的来历,父亲却从来没有告诉我。谨言慎语的他一贯如此,长期的革命工作,令他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尤其在文革期间。话,绝不多说。

那时候我还小,心里琢磨着,这支笔对爸爸一定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或许是战友相送,或许缴械回来的战利品,又或许......

但这些都是猜测,我这辈子再也无法考证了。

在1967年,这支他钟爱的派克笔,被我“弄丢”了,他为这件事心里一直埋怨我,甚至到80年代、90年代,想起来的时候还念叨着。

1967年,文革。我插班进入广东坪石中学念高中。那一天,父亲去干校学习,把派克笔留在家里的抽屉里。年少的我,见笔在抽屉,就格外高兴地顺手放进书包去上学了。

巧得很,那天在课室里,前面一位男同学回头见我桌上有笔,就问我借。我想都没想,顺手就把派克笔递给了他,甚至忘记看清他的模样。

文革期间,老师经常缺课,上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有没有课。就这样,单纯而贪玩的我把钢笔的事情忘记得一干二净。

周末,父亲从干校回来,发现笔不见了,就来问我。这时候,我才忽然想起这回事……可惜我连对方长什么样都没注意看,就把父亲珍藏的这支派克笔给他了,回到学校,根本不知道该找谁……

笔,就再也找不到了。

父亲很生气,虽然他也从不打骂子女,我一直解释着,笔没有丢,只是我借给同学了……

但是我知道,他心里一直惦记着那支对他有特殊意义的钢笔。

我想,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秘密,父亲和那支笔的故事也随着他的逝去,永远地消失了,但留下来给我的却是一份深深的自责。

50年了,今天的我穿越时空,回忆着那时的点点滴滴,这支丢失的笔,也成了我一直的遗憾。

今天,我不知道在哪里能让那位同学知道,我在找他。

如果找到了,我想对他说:“请告诉我,你是谁?笔用完了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