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然在网上又刷到一个介绍“神人”的视频,依我们现在看来就跟“天神下凡”一样不可思议,像什么“徒手拔出敌人碉堡内正在射击的Ji枪”、“毙敌27人身上仅负伤3处”等。感觉就跟以前看抗日神剧一样,于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去了解这个人,看着看着心情却逐渐沉重起来,于是有感而发。
这位英雄名叫吕俊生,1907年出生于河北邢台一个贫苦的底层家庭,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外出谋生。后来为了能吃一口饱饭,更是无奈地去做长工。一直到30岁前基本都是为生存而努力挣扎着。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937年,那年日军全面侵华,中原大地遍地烽火,人间惨剧四处可见,吕俊生也开始明白以前的生存只要能吃饱饭就好,现在这群畜生连吃饱饭的机会都不给了。
民族大义,他可能一开始并没有去想那么多,只是单纯地想活下去以及为惨死的乡亲父老报仇。刚好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他加入了八路军(后来的新四旅),也开始了他的“开挂”之旅。有时候真有天赋这么一说,吕俊生虽是个农民出身,却似乎天生就是个当兵的料。
参军的第二年,在1938年7月的夏津战斗中,他带头冲入鬼子堆里和敌人拼刺刀,一连捅死27个鬼子直到被偷袭刺伤了腰。1940年百团大战,在攻打高邑县时部队被碉堡内的Ji枪阻挡,关键时刻吕俊生冒着枪林弹雨徒手将滚烫的Ji枪夺出。阎家庄战斗时,率连歼敌108人,代价仅为一人轻伤。1942年执行任务时与部队失联,一人与敌人周旋20多天甚至还完成了组织完成的任务。
战友称其为“军中吕布”“单兵之王”,敌人称其为“可怕的猫头鹰”,伟人亲自夸他“很厉害”。
威名赫赫却从不居功自傲,战功磊磊却甘于平凡——解放后回乡积极参加农村建设,1970年11月22日看抗日电影时大笑离世,享年63岁。
看完吕俊生的传奇一生,固然对其十分钦佩。但我想到更多的却是当时普通的抗日先辈,他们并没有吕俊生的英勇甚至由于出身贫寒身体素质低下,大字不识很多连武器也不会用,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却可以义无反顾。这也就是抗战初期我军与日军的战损比达到恐怖的7:1的原因,整个抗日战争我国军民伤亡人数达到惊人的3500万人。
很多时候我在想我们为什么要骂那些抗日神剧,不可否认整个抗战时期肯定会有一些诸如吕俊生这样的战神般人物,但这些神剧拍的都是些什么?反重力自行车、手撕鬼子、包子Zha弹……如果不是我们离这段悲痛的岁月不远,我估计很多人都会疑惑我国军民如此神勇为什么日军能撑8年之久?
这是不是对抗战胜利来之不易的否定?是不是对抗战先辈用生命守护祖国山河的变相抹杀?是不是对那段伤痛历史的变相篡改?如果影视剧都像这样,我想几代人后还有几人会真正铭记那段历史。
遗忘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