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就如鱼和水
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如“鱼与水的关系”,人的生病死好比自然界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医易相通,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实践中去,才能达到尽享天年的目的。只有人体的机能与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中医将“气候”,“物候”,“病侯”作为健康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冬藏万物 蓄势新生
气候发生变化时,人体会随之产生一些特殊反应:在秋冬季节,气温低,人体为了自保阳气,会表现为尿多,尿频而皮肤汗少。现在为子月,子水寒也,民间也称为冬月。冬季,严寒之季,是故冬天养生尤为重要。是为易经中坤卦中的初六:履霜坚冰至,就是说步履霜雪坚冰已到来。
易经养生总讲究人要随顺四季的变化,如《黄帝内经》所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养藏之道也。这段文字的核心就在于一个“藏”字,也如同易经中的坤卦,要厚德载物,要如大地一般稳重厚道,不要张扬。
冬季该如何做?
《黄帝内经》:“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以后再活动。在寒冷的冬季,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冬季适量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能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不管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在寒冬切不可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得玩乐,要学着易经中坤卦与《皇帝内经》的顺从和水的顺势,闭藏收敛安静地度过。
冷水洗脸
冷水洗脸醒脑提神,锻炼耐寒能力,不但能预防感冒,同时还能起到脸部美容的功效,还可以治疗慢性鼻炎。若能结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阳、颊车等穴,则效果更佳。
晨饮温水
洗脸刷牙后喝1杯温开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肠,另一方面可稀释血液,预防脑血栓、心肌缺血,同时还能维持细胞渗透力,促进细胞代谢。
背部保暖
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室温适中
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温度要适宜,室温以18~25℃最合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健康不利。室内温度过高,就会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易引发感冒;室内温度过低,人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被褥的厚薄应根据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以人体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度。要尽量减少外出次数,如外出要穿上保暖衣服和鞋袜。
开窗通气
冬季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在冬季,有些人因怕冷而紧闭门窗,使得室内的空气不能及时地流通而污浊不堪,影响健康。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天气晴朗的时候要及时开窗通风换气。
多晒太阳
气候严寒的冬季,寒冷容易伤人身的阳气,而阳光则给人以温暖,使人阳气畅达、气血流通、周身和畅,从而增强御邪能力。
澡浴宜少
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病等。因此应减少洗澡次数,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注意。
泡脚解乏
脚是人体之本,它与头脑心脏都有密切的关系。冬季临睡前如果坚持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防止脚部冻疮的发生,还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冬坤与《黄帝内经》
在易经中,坤卦表示地,代表母亲女性,全爻都为阴,敦厚内敛。坤卦从衍生意义上讲,意味着顺从,柔顺,所谓含章可贞或从王事。
冬天的我们就如易中所述,不要去刻意做什么,不要宣泄外漏自己,要敦厚和内敛,所以在《黄帝内经》中,祖先告诉我们,冬天自然界万物都潜藏起来了,阳气潜藏于内,阴寒之气尤甚。我们在冬天养生就要注意,不要扰乱阳气,尽量让阳气潜藏内敛,也就是要像坤卦一样敦厚含蓄。我们不妨在祖先的易经智慧和《黄帝内经》的养生之道中,多多体会一下,学学老祖宗的冬季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