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越南清
本想用围城来作为标题,无奈既无大作家的才华,又无原书的深度,故只好作罢。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藩篱。
无论是否承认,这是事实。
当我们还是幼时的时候,总是走不多远,因为两个小腿总是使不上劲,要么是有一双大手随时将我们拽回来。
当我们年少的时候,如果走远了,不安分的时候,宗有一个严厉的训斥之声响彻在我们耳边,让我们颤颤发抖。
从正式进入学校开始、从进入社会的大门,有学校的藩篱、有老师的藩篱、有规则的藩篱、有无形的道德藩篱!
“楚师深入,战於鸿门,曾无藩篱之难。“语出汉贾谊《过秦论下》,两军交战,最担忧莫过于与同诸葛亮伐魏,受阻于天险。所以,此处藩篱为物理上的障碍,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障碍物,即阻碍的事物体。
无法从房间随意出入,皆因有藩篱,过不河,无法跨过高墙,也都是藩篱。越小越受到物理上的藩篱越大,幼时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围床就可以是我们的藩篱。即使到了活蹦乱跳的少年时期,一个房间的就会成为我们无法逾越的藩篱,因为还不会或者没有那个自信敢跳窗或寻求其他方式逃离。
在《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二回:“夫差亲对曰:‘周王有旨,命寡人主盟中夏,以缝诸姬之阙。今晋君逆命争长,迁延不决,寡人恐烦使者往来,亲听命于藩篱之外,从与不从,决于此日!’”虽说不是战争,但战争的目的在于边界,屏障,这里的藩篱即是此意。
脱离了物理上藩篱的人们于是越发受到边界的困扰,受地理上的品璋。学生时代不可能随意每个学校去体验下,甚至有的时候即使在同一个学校去不同的班级也是困难的;进入工作后,无论是身处哪个城市,总是免不了了在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地方折腾。哪怕是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又有多少人真正能付诸行动呢,藩篱啊,无时无处不在,哪怕是我们成年了,进入想要的年纪,哪怕是在社会交通如此发达的社会?!
丁玲在《东村事件》写到:“人全失去了理性,在突破了藩篱之后,大家争着来动手了。”此处比喻事物的界限,障碍。
成年人最大的藩篱来自心里,恰恰是最大的障碍,是心理的界限。心理的界限受限于时代、家庭、个性等等因素。古代大部分女子有选择的丈夫的权力吗,可以突破这个藩篱?当一个事件和人的处境超出了世俗的东西时,要打破这个藩篱是需要巨大的心理准备和冲破这个藩篱的勇气。
清戴名世《赠刘言洁序》:“讲章之徒,曾不能窥汉唐之藩篱而欲以破 有宋之堂奥,何其惑也。”藩篱也可比喻境界,心境,界域。
虽说人性本善,但众人皆凡人,私心是共性。能突破这个藩篱的人需要多高的境界啊,只有那些大智若愚,忘我无我的人才无内心之藩篱。到此阶段,能突破藩篱者必定寥寥无几,所以赢家、成功者毕竟是少数,皆因我等是凡人,无法突破境界的藩篱。
藩篱是一堵墙、一道坎、一部法、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亦可以是一个心结、一个夙愿、一个目标、一个梦想!
藩篱是想从年少长大,长大后就可以不受人欺负,可以赚钱,可以有自己的家,可以去很多很多想去的地方;
藩篱是想回到过去,想让自己年轻,想重温过去的精彩,想珍惜过去的事和人,想在纠正过去所犯的傻事。
可是,我们并没有按想象让藩篱抹去,也没有让藩篱在我们的想象中抹去。藩篱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从幼时到成年,从成熟到死亡,从最初的障碍到境界,无论是火耕刀种的古代,还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
让无意义的藩篱早远离我们吧,让积极的关怀的和包容使藩篱自然消散吧。
幼童时,没有心境的藩篱,所以大人要让幼童保持童真、快乐是最大的呵呵!
年少时,无法逾越边界的藩篱,健健康康乐乐地成长是才是最大的幸福!
成年时,不可能都有高的境界,但愿内心的藩篱少些,远离烦扰,做最真的自己!
藩篱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需要你,需要我,需要大家,需要整个社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