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一件事》:你知道吗?

本书作者是金惟纯先生,是以金先生几十年的经历、修炼和感悟所写的。

金先生是遗腹子,出生时母亲只有18岁,无亲无故,一贫如洗且目不识丁。金先生的童年,在世俗人看来,说是近乎噩梦也不为过,那时他感受不到母亲的爱。

长大后,金先生凭着自己的努力,不仅赴美留学,更是创办了台湾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商业周刊》,成为了世俗人眼里的成功者。

但他常觉人生不圆满,于是毅然卸任首席执行官,投身于生命教育工作。

通过修炼,他终于与已故的母亲和解,童年也获得了圆满,关于这部分,在本书的最后一篇——《重返童年》里,金先生有过直白的叙述。虽直白,却令人落泪。

网上常有人说,要理解父母对你所做的一切,因为那已是他们已知的、所能做到的全部了。

然后底下就有一大片也不知是真被伤害过还是只是装“圣人”的批判者,说什么“站着说话不腰疼,你就是没被父母伤害过才会这么说”,更有直接开骂的。

金先生就是例证,他童年被母亲“伤害”得很深,长大了也曾在内心深处怨恨过母亲,可他终究通过修炼,和已故的母亲和解,也重拾了童年母亲对他的爱——书中结尾处,他忆起了童年温馨的一幕,那是已尘封许久许久的,有关母亲的爱……


书的内容是一篇一篇的感悟,每篇两页,很容易看,也常常发人深省。

书里从“看到自己”开始说起。你看到过自己吗?你每天都照镜子,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上班总觉烦躁,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只有你“看到自己”了,才有机会明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自己总是不快乐,为什么自己总是遇到渣男……

电视剧《天道》有句台词:你认识你了,你就不再是你。只有你看到了自己,才能明白问题所在,才能做出改变,才能变得更好。

看见自己后,便是“转念”了,很多你认为的问题,其实根源只在于你的“念头”,得将这念头转一下,才可能进入下一步。比如童年被父母伤害这事,你若抱着“是他们不对”、“我恨他们”的念头,那么,无论你做得再多,都难以使自己变得更好(这的更好,不是说有钱名权,而是一种幸福感)。

然后是个人修炼。练什么呢?书中列了许多可修炼的项目,我便不透露了。这都是他亲自修炼过,或正在修炼,且自身受益的。

个人修炼后,便是家庭的修炼、职场的修炼、领导者的修炼,还有企业的修炼,都是金先生以毕生经历所思、所悟、所行而来。

当然,由于本人并非企业领导者,所以在领导与企业的修炼这两部分,有一些暂时无缘悟透。


✍️️✍️️✍️️

那么“人生只有一件事”究竟是什么事呢?

答案便是:活好。难道还有比“活好”这事更重要的吗?

人空空而来,也必将空空而去,能带走的,只有一个“更好”(或幸福)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