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省立医院做检查,检查报告单上赫然写着年龄:26岁11个月13天,一边感叹医院医学态度的严谨,一边感慨,过几天,就再也不能说自己26啦。
这天终于到了。
人总是拒绝成长,我也一样,特别是对于女生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忌讳谈到年龄,时间过得太快,让人措不及防,更何况像我这样的大龄单身女青年,雪上加霜。
人总是拒绝成长,因为成长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最近奶奶身体不好,连续住了好几次医院,父母日夜照料,明显憔悴了很多,突然发现他们不再强大,他们也需要照顾,又想到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等我们到了父母的年纪,压力会更大,觉得孩子还是要多生,“少生孩子多种树”都是扯淡。
反过头来又想,以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开始成为孩子的依靠,靠什么养活他们,甚至会考虑到我到底有没有能力给他提供好的教育,学区房应该在哪买,上什么培训班,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你不努力他们怎么办?》,因此会变得特别焦虑,然并卵,我连男盆友都木有。
人总是拒绝成长,多半出于对时间的畏惧。
不知道明天是不是会比今天过的更好,而时间总是悄无声息的流过,常常睡觉前回想这一天的经过,竟然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么,而这一天确确实实是过去了,有时候勉强回想起一些细节,又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做这些。所做的工作哪些是重复性的无用功,哪些时间是在获取新的知识,哪些时间是在锻炼自己的能力。我竟然不知道。
人总是拒绝成长,怕容颜在岁月中如花一般凋零。
有人说“时间是把杀猪刀”,多少有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奈,如果按照前面的理论应该是“时间为刀俎,我为猪肉”。女人最怕“老”,逐渐加深的皱纹,松弛的脸颊,下垂的胸部,胶原蛋白就在时针和分针不断的交错中慢慢减少。
但成长是人的并经之路,无法逃避,也无处可逃,有些责任必须承担,有些未知必须经历,有些时光必然流逝。既然不能改变,何不欣然接受呢?
还记得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某政府机关,全局上下平均年龄41岁,已经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没有招聘新人。
那时候我22岁,每天上班穿着牛仔短裤,一周不重样的各色T恤衫,背双肩包,带一顶彩色棒球帽,刷得雪白的运动鞋,听着音乐,唱着歌,见谁都亲切问好,每天像打了鸡血上窜下跳。
同事们见我这副模样,总会说,“小王,你来了以后,我们感觉自己也年轻了几岁,年轻真好哇!”当时只是傻笑,并不知道其中滋味。
年龄渐长,见到比自己年轻的小姑娘,小伙子一批批进入单位,开始有人喊我姐,开始有些不适应,有时候还会有些焦虑,这种焦虑源于什么呢?
我想,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太闲了。
曾经无数次考虑过自己为什么会焦虑,总结起来就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想存钱?现在就去学习理财,培养良好的储蓄投资习惯。想优秀?现在就去看书,先来一整套四大名著压压惊。不想老?现在就去健身,先来一小时动感单车再说,世界上没有每天一小时动感单车瘦不下来的人,一小时不行,那就两小时。等你累残了,保证没时间考虑这些有的没的。
想让父母拥有幸福的晚年,想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只能自己奋斗呀,挣钱!如果说实现财富自由太空泛,至少不能让他们为了钱犯愁。
独生子女以后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父母生病了没有时间照顾,有钱,雇个钟点工帮忙照看,也好过没钱,让父母活受罪的好。
不想让孩子因为自己没有能力,而放弃接受更好教育的权利,那就奋斗呗。好的学校不一定能把每个学生都教育的成绩优异,这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孩子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给自己设立几个小目标,例如:工作两年内升迁,一年内做到简单英语对话,半年减15斤…不知道时间都去哪了,就建立时间手账,像记录财务流水一样记录时间流水,哪些时间是被荒废的,就减少这些时间的投入,哪些工作可以交给其他人去做,就果断的转移,为实现目标所花费的时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时间。
多读书,将读过的书内化为自身的气质。曾经问过一个朋友“你看书看的这么快,能记住吗?”她的回答特有道理,不可能完全都记住,但是有些东西你读过了,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会迷茫了,可能记不得是在哪本书的哪一页看到过,但是知道,我这样做就是对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这个道理,气质是什么,是由强大自信做支撑的气场,是一种笃定。
27岁,一个不老不少,不上不下的年纪,有很多可能,也有很多未知,放下焦虑,祝我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