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源 [江右古村有金溪 (1)]

        此横源非彼横源,这是事后才醒悟到的。

        有点儿挠头。因为在我的地名命名法则认知里,应该是一国之内不能有同名的县,一省之内不能有同名的乡,一县之内不能有同名的村。

        一为行政村,一为自然村?不明白。

        总之,这种情况对依仗GPS导航的自驾者而言,着实扰人得很。

        过后想,不妨,反正都在一个县,看罢对桥的横源,回头再去找石门的那个横源呗。谁曾料,这一隔就是五年。而且,五年后再度寻访,GPS依然不识彼横源,好生奇怪。

        此乃后话,放下不表。

        与三年前即癸巳春的匆匆过境顺访不同,这一次,我是打算在金溪好好地泡一泡的。所以,便一人一车地奔了来。

        第一天的行程,本打算东出秀谷先访黄通,然后沿何源、陆坊一线来个逆时针小环线的。这样筹划的好处是,访完计划中的最后一站横源村后,如若时间还有富余,可以沿206国道回城时,再相机顺路扫一个或几个目标。不料出城时,GPS引着我往街巷胡同里钻,觉得不对劲儿,便下车打探,一位打扫卫生的环卫师傅告诉我,这是条山路,不太好走,既然开车的话,不如走北边的大道,虽说绕远了些,但好走。

        觉得言之有理,便听了老哥的。于是,横源便成了此次金溪古村行的首站。

        进村下了车,第一眼便被白花花瓷砖贴面的一片新楼晃了眼睛。四下瞧去,还有几处宅基下好了钢筋笼子等待浇灌水泥基础。

        问老房子,一位村民转身引我去他家。到了一看,不是老房子。他带我要看的,是新建门廊檐柱上的斜撑,从老房子上拆下来的,有简单的雕工。我随口附和了几句,便匆匆退了出来。

        决定不再打听,直接往深入里探寻。

        村子不大,肌理也很清晰,一条水圳傍着一条老街,所有的老房子基本都在目光所及之内。

        一座祠堂垮掉了。曾经做过学校,熟悉的标语依然鲜艳。几处老宅也呈废弃状态,梁架垮塌,摇摇欲坠,恐不久矣。

        一户人家拆老屋建了新楼,但原来的院墙还原封不动地保留着。留一丝久远的痕迹与念想?心中倏地涌出几分感动。

        老街西口往南,有一座规模更大的祠堂,迎路的侧门锁着。一位看上去在村里颇有族望的先生见状,忙使人去取钥匙,并在等候间隙热情向我简要介绍该村渊源。

        据先生讲,该村为蔡氏族人聚居的村落,元末明初由河南上蔡迁来。始祖曾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做过“都头”。这座大祠堂是村里的蔡氏总祠,建于明初。

        村中蔡氏后分八宗,即八家。现在还有一家支祠(似应是做过学校的那个),还有家支祠曾损毁,后修缮改作了住宅。

        钥匙拿来后进去参观。

       蔡先生继续讲,说是建造祠堂时,木工、瓦工互不搭,各干各的。但建起来的祠堂,却倒也坚固无比。几百年来,除东山墙的南端上角曾被龙卷风刮毁之外,其余都是原构原样。

       这倒真是不易!

访于2016年4月4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