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香已经有两年了,跟随香道老师学习了香文化的历史和习香的一些基本技能,上周老师问我们香的本质是什么,我却答不上来。
香的本质是什么?是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是祭祀时候的一种媒介?是文人高洁情操的自我表达?是现代人的自我标榜?
我当初是因为什么被吸引到这个领域来的?纯粹是因为对知识的好奇吗?一部分确实来自于对古代人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向往,希望了解香在中国文化生活中的地位,隐者士大夫文人与香到底有怎样的不解之缘?那飘渺如云不可琢磨的香烟到底能传递怎样的情愫?
霜里配黄金者,不贵于枕上黑甜,马首拥红尘者,不乐于炉中碧篆。
黄沙百战穿金甲,会比安卧床榻睡一个安稳觉更珍贵吗?在红尘中翻滚的人中龙凤会比拥着香炉紫烟的闲雅之人更快乐吗?这是一个关于人生选择的问题。
从最初的焚烧艾蒿、佩戴香草、沐浴兰汤,到熏香炉出现,合香线香的出现,香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到复杂,从庙堂到平民的普及。
曾经她属于庙堂之高,曾经她属于平头百姓的日常,又因为时代变迁西风欧雨的沐浴,对祖宗文化遗产的否定,如今的她又曲高和寡,变成少数人身份的标识,情操的表达。打香篆、品沉香棋楠、合香成了中产阶级追逐的生活时尚。普罗大众还停留在线香的使用。
“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曾经属于士大夫洁身自好的香草秋兰时代已经陨落。
最近学的是和香。苏轼曾经制过一款名为“雪中春信”的和香,明代文学家屠龙就苏轼先生合香和品香的境界总结道:“和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
在香的面前,一切的执著偏见都应该放下。和香者,和其性也。事物本身的性质并无善恶好坏之分,只是人用一个所谓道德的尺度和人事的衡量标准给事物定了性。在人的眼中它是如此,但它的本真本我其实无限宽阔,人不过是用自己的视野限制住了它。
比如龙涎香,初期气味难闻,可是经过日晒风吹就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变得气味宜人并可以制作香水。看似普通的茶叶在和香时也能发挥出其不意的效果。而用得不适宜,即使加入海南高等级沉香也未必挽救得了。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并使其优点发挥到最大才是适宜的。就跟教育培养孩子一样,我们不能按照想象的样子来塑造他们而应该顺应他们自然的天性。物之不齐,物之性也。
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黄庭坚的《香十德》写到,“感格鬼神,清净心身;能除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 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 常用无障。”十分简明概括了香的品德。
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老师讲了自己磕长头的经历,开始会觉得好笑荒谬,再次会哭,再然后会感到庄严宁静。学香也是如此只有把它真正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才能体会到它的妙处。
也许不仅是香,任何一种可以融入我们生活的美好之物,都可能会对我们的审美和心性带来影响。物与人的关系也许就在这改变之间。
道法自然,造物是最高明的设计师。保持谦卑吧,我们都是自然之子。这也许就是学香带给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