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究竟是谁?她到底和谁作战?

古代巾帼,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

北魏面临的敌人是崛起于北方的柔然部落,柔然人骁勇善战,多骑兵,时常南下威胁北魏。

北魏为了应对柔然的危机,因此大量征兵,木兰就是在这种局面下被迫应征入伍的。

北魏虽然是鲜卑族统治的国家,但是自孝文帝改革,已经实现民族融合,因此北魏中后期汉人大量从军成为了可能。

木兰应该是今天河南商丘人,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军官,但是负伤在家,无力参战,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被称为"花木兰",还是从明代开始,明代的一个著作称木兰的父亲姓花,曾是北魏的一名千夫长,从此以后,木兰就被称为花木兰了。

不过在北宋文人郭茂倩所编纂的《乐府诗集》里,却收录了一首《木兰诗》,其中讲的也是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而且明显比《木兰歌》显得更为古朴。而郭茂倩在编纂《乐府诗集》时,说这首《木兰诗》是引自南陈朝的古诗集《古今乐录》,并暗示这是一首北朝的民歌。所以木兰的文学形象很可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而到清朝,康熙时期的文人禇人获创作了著名的历史小说《隋唐演义》,在其中禇人获对花木兰的形象又进行了颠覆性改写,他笔下的花木兰一家变成了西突厥达漫可汗治下的臣民,而且从军之后很快被隋末民变领袖窦建德的军队俘虏,并和窦建德的女儿结成姐妹,最后窦建德兵败,木兰和窦建德的女儿自愿替他去死,其孝义感动了李世民,不但赦免了窦建德,而且还给了木兰丰厚赏赐,但木兰却选择了回家去与家人团聚。

但不久之后,西突厥可汗发现她是女儿身,要强迫纳她为妃,最终木兰宁死不屈,自杀而死。

《木兰诗》里的"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等内容非常相似,所以很大概率在当时北魏抗击并反攻柔然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位或者一些替父从军的女子,而事后北魏平民感怀她们的功绩,将其事迹编成了民谣传唱。后来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了中原地区民众的民族记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历史上,花木兰从军是为了父亲,但我仔细研读关于花木兰的从军经历,重新得出结论 花木兰从军,不只是为了父亲,还为了爱...
    代连华阅读 5,211评论 3 21
  • 古代封建时期,虽是男权社会,但仍旧有众多女子流传至今,比如说“女强人”武则天,还有建立了“吕氏集团”的吕雉,再比如...
    冷历史阅读 5,698评论 2 21
  • 【原文】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
    Suki_7061阅读 4,649评论 0 4
  • 十一 宝玉回到屋里,袭人问他:“你去那里了。”宝玉说:“姐姐要回来,爸爸领着在园子里四处转转。”袭人说:“林小姐在...
    骁勇特善战阅读 3,222评论 0 1
  • 想做一个航拍工作室 随着年轻人思想越来越开放化~航拍婚礼策划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我要在家乡做个航拍 所以...
    二十六阅读 942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