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211院校工科研究生,目前研二。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期待通过自己3年的学习,专业技能与本科生相比有跨越式的提升。然而,由于很多因素(学校、导师课题组大环境等),我们想变得更好更强,但往往找不到突破成长的方向,一度陷入学术迷茫,研究生生活也枯燥无味。说实在的,我也是一名处在迷茫的研究生,正在寻找出路。好在我有一名优秀师兄,下面我将通过对他的分析,为我也为看到这篇文章朋友们提供做一名优秀研究生的些许帮助。
首先介绍一下我的导师。我的导师是一名副教授,学术水平不高,真正让她指导我们学术真的一种奢望。可能很多人遇到这种导师后,会抱怨,觉得自己命有多不好,遇到水平差的导师,抱怨之后就是玩物丧志,每天大把时间不知道干什么,临近毕业时候,什么都不会,草草胡拼乱凑完成论文,离开学校。但是我的师兄不属于大部分这类人,他在研究生期间,由于觉察导师难以指导其学术,自己毅然决定通过自己努力,开启学术之路。研一期间,他结合自己研究大方向,广泛阅读文献,逐渐培养了自己学术敏锐性。然而他这些做法,在导师看来,简直是无可救药的瞎想。据师兄回忆,当时他把一个个点子告知导师后,导师觉得他异想天开,多次训斥他这种“异想天开”行为。好在一次机遇,经其他同领域大牛提醒,导师才发现师兄点子可取之处和创新,决定支持他一步一步走下去。
研二、研三期间,师兄成为实验室科研核心成员。然而,导师这方面还是跟他又不清不楚的瓜葛。除了日常学术,导师安排他各种杂事,如本科生代课,论文修改意见反馈回复等等。有些人一看到这些又会大骂,但是师兄没有。他觉得,这些事情不一定是不能增长才干的杂事。比如,让他给本科生代课,首先要做的是ppt,师兄利用这件事情把ppt研究的很透彻。后来只要经他手做的ppt,都是逻辑清晰,色彩搭配和谐,主次分明。再比如修改论文修改意见这件事,他利用这个,研究评审专家意见,思考自己论文写作还是逻辑上存在不足地方,学术严谨性和科学性不断提升。师兄后来发了两篇sci核心,是跟这个有很大关系的。师兄对他研究生期间最实在、精辟一句总结是:导师要求你做得多,的确很痛苦,但是痛苦之后绝对有不一样的收获,让你得到快速成长。
前面两点是对他学术研究的一点总结,最后我们看看师兄为人处事方面。师兄成为团队领队任务之后,他积极改善课题组成员相亲相爱的关系。说实在的,课题组成员之间有些人不适合搞学术,一周总结汇报被导师骂的够惨。师兄虽说这时候已经成为导师身边红人,但是他对课题组成员是一视同仁的。导师批评某些人时,他不会添油加醋,相反他会帮着导师看到被骂成员身上闪光的地方。他曾经这样说过:我们都是学生,我们帮着导师做一些事情是应该的。实验室成员是一个大集体,更要相互体谅帮助。做科研,不适合搞学术的,不要因此看不起别人。适合搞学术,你就多承担一些。这样,导师方面能完成任务,学生方面又能保持着很好关系。正是这种原则,师兄做到在导师和同门之间左右逢源,各方关系处的都非常好。
好了,就写这么多,感觉很乱。但是真的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帮助。当然,不喜勿喷,谢谢各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