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问:
坐标:魔都,年龄:30,月入::3W,为什么还是很焦虑?
牛人答:
你焦虑,是因为你月入3万的姿势不对!
如果你月入三万的组成是:月薪1万,另外四套房子租金两万,你绝对不会焦虑。
原本还觉得提问者矫情,装逼,炫富,读完答案,心里顿时拔凉拔凉的。
月入三万,原来也应该焦虑的。
掐指算算魔都动辄上千万的房子,再花钱买个车牌,一时心血来潮养两个娃,进口奶粉,高档幼儿园,各种补习班上上,好像根本没有出国浪的银子啊。
而且,还得保证自己一年365天,52周,除了法定假日和年假,不能辞职,不能生病,更不能矫情。
“老子下周不去上班!”这样的话,纵使在心底呐喊无数次,周一一大早还得像孙子一样乖乖起床。
想到这里,月入三万的焦虑还真是天经地义,而我等月入三千的,早就应该就地自裁。
这两天脑洞大开的输入,学了个新词: A 8.5。
才知道5000万以下早已被那些圈里的人定义为穷鬼,同时也慢慢明白,自己这个穷鬼,活该穷死。
“在赚钱这个层面上,我们活得就像个农民!” 早晨吃饭的时候,老许说。
也不是说刻意贬低农民,只是没有找到一个更恰当的词儿来形容自己的眼界和认知:
这么些年来,我们和农民伯伯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民眼里只有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我们也只盯着自己工作给的的三瓜两枣。
农民指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我们也笃信撒下辛苦汗,结出丰硕果。
有个旱灾,涝灾,农民就颗粒无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我们也一样,一朝没有了工作,手停嘴也跟着停。
所以,不焦虑才怪。
3
前些日子读笑来老师的专栏《迈向财富自由之路》,其中提到了个体商业模式。
最原始的个体商业模式是卖自己的时间。
今天搬了几块砖,写了几条程序,码了几个字,律师打了几宗官司,医生看了几个病人,每个人的时间都有单价,可以用时间换收益,单位时间售价高的人自然拿的多。
所以,我们大部分兜售自己时间的人都在努力提高自己单位售价的路上一路狂奔。
跑累了,跑不动的时候,才发现,你的理想是,将来有一天,再也不需要为生活卖时间了。
你想要的原来是“睡后收入”!
而很多人已经躺着把钱赚了。
当你的被动收入超过生活必须,就不会,也用不着为钱而焦虑了。
越来有多的人,开始明白这个道理。
就像楼下小区里的土著清洁工,无论刮风下雨,他们的脸上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打扫卫生蛮辛苦的哈,一个月工资多少啊?”
总有人变着法子窥探他们的工资。
“2000一个月,每周六天!”他们不嫌苦,也不说累,这份让他打发老年无聊时光的差事不要太好。
前些天,有个清洁工阿姨拉着我家弟弟问:“可以给我家介绍个上门女婿吗?我家有10几套安置房,几个待租商铺!”
赤裸裸的炫富啊!
真想冲过去:“阿姨,我这就去韩国,名额给我留着!”
虽说,这种开挂式的投胎不是人人都有的。
不过,照着这个方向一点点使劲儿,应该是没得错了。
李笑来老师曾经举个例子: 俞敏洪再厉害,给他1500个学生,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连轴转,恐怕也应付不来,何况撑起一个新东方?
仔细想来,我们大多数人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单纯靠兜售个人的单位时间。
长此以往,实现“睡后收入”应该是没戏了,至少也是超级困难的事情。
之后,他给出一个比较高级的个人商业模式:
花一份时间做一样东西,然后复制兜售。
2003,他去了新东方,写了《TOEFL高分作文》和《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一直畅销到今天。
花一段时间写书,卖出很多本,这一段时间便卖出了很多份。最终这两本书,让他彻底实现了财务自由。
接着,他又科普了一个最高级的个人商业模式:
购买他人的时间之后再卖出去。
这些概念听上去既陌生又熟悉,是我等农民从没有想到,或者根本想不到的事。
就像有一个人和你讲,去花20%的时间在工作上,随便混个中不溜秋,剩下80%的时间去做正确的事。
这个忠告,怎么听着都像是胡扯蛋。
但是,很多人这么做了,也有很多人A 8.5之上了。
这个世界,总有人用正确的姿势,过着我们想要的日子。
而,我们刚刚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