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带着大宝去上美术课,一进画室就见几个老师围着一个孩子在劝说着,孩子黏在妈妈身上,来回扭动,满脸的不高兴,一副就是不配合的样子。
在边上稍一听,就知道了来龙去脉。孩子刚学画画,遇到新知识要知难而退了。
妈妈也一筹莫展,说是以前也是这样子,玩玩具正玩着不知道怎么弄了就扔在一边了,怎么说都不想再去试试。
面对挑战,每个孩子都会有畏难情绪。我家大宝也有过这样的一段,还好那时还没有二宝,我也还很有时间和耐心。但当时也是心急如斯,想尽了办法。现在想想孩子畏难其实不只是孩子的问题,还在于家长的态度。
在困难面前,有些孩子似乎韧性特别强,屡败屡战;有些孩子则好像特别怕失败,一旦觉得有点难度,立马打退堂鼓。
人生的路还长着哪,怎么办呢?
大多数的家长都在避重就轻,只着急“怎么办?”并没有认真的去想“为什么?”
育儿百科书中说,
3-6岁的孩子在认知水平上还处于很低级的感知阶段,思维发展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所以首先要分清孩子面前的困难到底是什么?
大概可以分成这样的三类。
01 不习惯
有个很有趣的小游戏,可以让孩子来做做看:
让孩子分别用平时习惯写字的那只手(比如右手),和非惯用手(比如左手),写 0123456789 这十个数字,限时10秒钟。
用右手当然是容易的,十秒钟之内火速搞定。但是用左手就很麻烦了,小朋友会写得歪七扭八,十秒钟内也很难完成。
同样的一件事,同一个人, 为什么用两只手写的难度大相径庭?
就是因为不!习!惯!
不习惯用自己的非惯用手来写字,所以觉得难。但如果一直写一直练,习惯了、熟练了,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了。
同一件事,习惯与不习惯,难易感受就是不一样的,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熟练掌握了,那么那些对其他人来说很难的事情,对你来说其实就很简单。
孩子通过这个游戏,虽然不能马上改变畏难情绪,但至少对习惯的力量会有所认识。很多他以为的“难”,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只不过是一个习惯的过程。
卖油翁:无他,唯手熟尔
02 确实有难度
还有一种畏难情绪,是因为面对的挑战真的有一定难度,这也是孩子认知发展过程中最常遇到的情况,所以孩子觉得“烦”,一烦就想逃避。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碰到难题就特别爱动、坐不住,浑身难受,要去上厕所……
容易畏难的孩子,专注力也一定是会受影响的。
其实有些游戏或者题目,未必超越孩子的能力,但因为步骤复杂,需要不断试错,接受一次次的失败,然后重头再来。
03 没耐力
孩子怕烦,往往是因为耐力不够,继而失去了挑战困难的勇气;久而久之,看到难题就有了弃械投降的本能,而不是越战越勇的斗志。
很多孩子太想要速战速决,但现实生活中都不是轻而易举立刻能搞定的。等到上学了,年级越往上,题目越复杂,畏难情绪这一关不破,孩子的后劲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04 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的正确方法
解决的办法,不能是只说“宝贝别怕,你一定行的!”,这种正确而无用的鸡汤,对孩子来说只能是安抚,起不了实质作用。
也有些家长可能还会觉得,孩子做不来题,找个好机构、好老师就行了。从根本说,任何机构任何老师任何课程,要真正对你家孩子起到作用,必定是要有孩子的主动性在里面的。
很多家长会高估老师的重要性,其实他人的引导最多只能放在第三位。
首先是要让孩子接触到适合他的、高质量的游戏活动或者题目,适合程度的高质量练习,需要你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能充足的思考。这直接决定了孩子思维的成长和学习效率。
所以,有畏难情绪的孩子,最需要的是方法,是怎么让他们主动、充分思考的方法。
这种练习要靠在家里做,因为在外面上课,哪怕是名师一对一,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留给孩子培养这样的学习习惯,而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做,往往能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
有一点很重要。所有的练习都可以分阶段完成,并不需要急于一时搞定。当孩子遇到难题解不下去的时候,可以放一放,明天再做。
所谓耐力,不是马上要出结果 。
所谓的耐力训练,也不一定是一时三刻一定要出个结果,而在于有没有打持久战的决心和方法。
谁有耐力能一步步坚持下去,谁就跑在了前面。
孩子的成长,就像画画的难度一样,是循序渐进的。
孩子兴趣不高、畏难、刚开始接受慢,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太着急。
你跑得快,我就紧紧跟上你;你跑得慢,我就耐心等等你——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有这个心态。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鸡汤式的安慰,还有正确的方法引导。
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陪孩子成功一次,然后成功一次又一次。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