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叙略五十六杨连山

在政教处上班,给校长写讲话稿,抄红楼梦批语。

1月6日,在新华东路偏方儿李福庆家挑毛选文革资料,挑了啦,他说给你看个好东西。到东间拿了一个文件夹出来说,你看看。我接过来翻着一看,文件夹里装有一些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俗称烈士证),正方形的大红印极为醒目。一数共八份,烈士证的右面是存根,与烈士证连在一起,可能是没有送给烈士的亲属。文件夹后面是解放初南阳老军人证存根。我问,你哪儿弄来的呀。偏方儿笑道,挑旧书时挑出来的,装半袋子一称,给了钱拿回来了。我问还有没有都拿出来。偏方儿笑笑的摇摇头说,李峰买走了一些。我问,这八张得多少钱,偏方儿说你说吧。我道,我说好说,你的东西你开个价,合适了我买,不合适还是你的东西,我开价不合规矩。偏方儿说,四百吧。当时口袋里没有那么多钱,先给了二百元买了(第二天又把欠的钱给他送去)。回到家里,坐茶几前翻着看看,心想这些烈士证还带一联存根的,应该是还没有送到烈士后代手里。烈士证最右边有撕掉的痕迹,应该还有一联存根,军队往地方上发时,裁下来作为资料保存了。这些烈士证是一九五一年五二年由二野司令员贺龙,政委邓小平签发的,籍贯都是南阳,到现在都六十年了。今年正好是建国六十周年大庆,应该很有纪念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些烈士证不仅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还是烈士鲜活生命的见证,是那激情燃烧岁月的见证。

有一天在北京路家里,我把这些烈士证拿出来翻着,让妻子小琴、女儿宝贝看看,小琴说,这可是很珍贵的资料,你收藏着它就是一个藏品。你应该把这些烈士证送给烈士的亲属,让他们知道自己没影儿的前辈是为国牺牲了,是烈士,等于给烈士的亲人送了一个信儿。让烈士的英魂不在异乡漂泊,让他们回家了。我说,我舍不得,这是我花了钱买的呀,送走了就没有藏品了。

三月份忽然想到上班时闲了,把烈士证上的烈士信息统计出来,列一个南阳英烈名录,为烈士找家时好参考。于是坐在办公室抄烈士证上的信息。张平见了笑道,这可宝贵了,你应该找报社让报道,把这些烈士证送给人家烈士的后代。我笑道,找报社报道,那太容易了,在粮贸学校的李芬原来就是咱学校的老师,他爱人雷春都在南阳晚报当新闻部主任,找他都行了。张平笑道,那儿你找啊。

看官听说五月初,妻子小琴租了两个架子车,把家里的沙发、冰箱、电视机、被子、衣服用具等等,拉到北京路六楼家里搬了家。一开始住那儿,窗户临着北京路,晚上车响的睡不着觉,后来习惯了也适应了。六月七八九三日宝贝在七中第二次参加高考,八月二日我和小琴喊了岱哥去卧龙区教体局招办报了志愿,是南阳理工学院中外合作班工商管理专业。

报了名和小琴到永安路一个缝衣店补衣服,看南阳晚报时,见第二版有一篇报道红色传家宝系列的,文后有记者的热线电话。心想我收藏的烈士证也是红色传家宝啊,可以给记者打电话联系一下,让报道报道。电话打过去是一个女记者接的,说给领导汇报一下。我说,把雷主任的电话给我说一下,她说了。前几天曾去南阳日报要闻部,到四楼办公室,几个男女记者正坐在电脑前忙着打字,我让一个女记者看了烈士证和我写的南阳惊现烈士证、南阳英烈名录。女记者说,去年是南阳解放六十周年的,报道一下多好,把材料留下吧,事后也没有音讯了。我又去汉画馆大门北面南阳人物编辑部,一个女编辑听了我的介绍说,七月份的版面已经排满了,以后再说吧。我一听认为是推我的。

过了几天,我骑了自行车到解放广场南面河边玩,心想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烈士的事迹是多好的报道素材,多有现实意义。给南阳晚报的红色传家宝栏目打电话,女记者说给领导汇报一下,没有回信儿,直接给雷主任打电话说说试试。于是打过去说,我是南阳十四中学校的老师杨连山,我收藏了八份烈士证,都是咱南阳人。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大庆,这方面的题材应该很有现实意义,是个热点,能不能报道一下。雷主任说,我派个记者找你采访一下。打了电话在解放广场转了一圈儿,去八一路磨具厂小嘉废品站淘书,走到八一路东头时,手机响了说,我是晚报记者于欢,雷主任说了你有烈士证的事,明天上午九点去找你采访一下,你住在哪儿呀。我说,我在南阳永安路十四中学校家属院住,你进家属院往东,穿过道,南小楼六单元二楼西户。你进院给我打电话,我下去接你。记者于欢说好的,明天上午见。

话说八月三日,我吃了早饭从北京路后枣小区到十四中学校家属院家里等着,九点多时电话响了说,已经到了家属院了。我说,好的我下去接你。到楼下,一个约二十六七八岁的青年小伙儿背了一个采访包走过来。我说,你好,请上楼。二人进屋坐那儿,倒了茶,我拿出烈士证指着其中一张介绍着,记者于欢拍了照。然后二人围绕着烈士证拍话儿。十点多记者于欢站起来要走,我送到楼下说,有啥材料需要了再联系。第二天八月四日上午南阳晚报见报了。第一版登了通栏大标题,主标题是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引标题是八份南阳籍烈士牺牲证明书藏身旧书未送达亲属手中。第四版缤纷社会报道的主标题是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引标题是旧书中发现八份南阳籍牺牲证明书,建国六十周年的日子马上到了,杨连山和女儿联系本报。从八月四日连续进行了七篇报道,形成一个系列。

话说八月七日吃了早饭,正在北京路后枣小区家里忙呢,南阳晚报社会部主任雷春给我打电话说,报道见报后,七里园苗庄的居民赵永泉打电话说,赵明山烈士是他大伯,联系好了把烈士证送给他。在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的时刻,为国捐躯的烈士是个热点话题,把烈士证送给烈士的亲属很有现实意义。我说,好吧,找个时间去他家里,把烈士证送给他。忽然想也不知偏方儿还有没有烈士证,于是给他打电话,他说还有点儿你来了再说,我骑了自行车去了。他又拿出一个文件夹,里面有六份烈士证,还有一百五十多份建国初南阳老军人证存根。我问,这六份烈士证多少钱,他说一共三百元。我下决心买了,口袋里只有九十元,先给了他,买下了这六份烈士证。下欠的二百一十元说好下午去还。我问他,还有没有,他光笑不说实话。后来他说有的卖给了一个叫姚鹏宇的人了,他贩卖到外地了。又到学校家里拿了上次的八份烈士证,回到家里。两次共购得十四份烈士证,三百零九份老军人证存根。

八月五日大河报也进行了报道。九月的一天,一个中年男子到十四中学校政教处。他说,我有一个叔外出当兵没有回来,是汉冢乡杨庄人。当时叔和婶生气了,和几个人叫抓壮丁走了。叔一走,婶也气的得了精神病。一个女人领着孩子们过不下去,就改嫁了,也没有留下后代,等于人散家亡了。我说,你回老家找年纪大的人问问具体情况,看看能不能符合。他说,好吧,我闲了回去问问。

八月十一日十一点,南阳晚报记者于欢给我打电话说,今儿上午别出去,河南省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窦东杰要来采访你。在讲述为烈士找家的事儿时,多给晚报美言几句。介绍一下晚报重点报道为烈士找家这件事,形成一个系列。我说,好的你请放心了,晚报有首发之功。于是在家等着,吃了午饭二点左右,手机响了说,我是河南省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已经到了。我说,好好我下去接你们。下楼走到北京路路边,见有一辆车身上漆有河南省电视台字样的车子,走到跟前与记者窦东杰老师握手,又和另两位老师握手。然后一起上楼。窦老师说,在网上看到南阳晚报的报道,没有你的电话,找到了晚报记者于欢的电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3月到教科室上班,编校报琢玉。 5月28日,南阳晚报记者于欢到北京路家里采访。在北京路路边接了,到小卖部买了一提果...
    瘦竹斋阅读 461评论 0 0
  • 话说春上的一个星期天上午,在解放路南阳饭店对面的路边摆摊儿卖旧书时,南面有一个租连环画的老头,有六十多岁了,他非说...
    瘦竹斋阅读 8评论 0 0
  • 领了宝宝在三初中教九年级毕业班地理,快中招考试了。在西院二楼南头的一间住房里,晚上哄宝宝睡了,我刻蜡纸油印地理复习...
    瘦竹斋阅读 24评论 0 0
  • 七月二十七日,八一建军节的前夕,南阳的阳光炽热而浓烈,仿佛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建军节预热。北京路后枣小区里,我建的毛著...
    瘦竹斋阅读 43评论 0 0
  • 演讲稿 让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上)午好。 我叫杨连山,1962年6月,生于南阳...
    瘦竹斋阅读 4,010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