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李昌龄著,明清时期达到高峰。篇幅不长,计一千二百多字。太上感应这个文章名字一开始并不熟悉,但是里面的句子恐怕无人不晓。列举一些经典的:
祸福无门 ,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 、如影随形。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胡不勉而行之?
我以前也不知道这么篇文章的全文,反而是在《了凡四训》里看到的引用,才翻起来读了,名曰了凡真实不凡。
本书解答的第一个疑问:
1,人都说有命,命运可以改吗?
袁了凡先生现身说法,说命运可以改。而且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云谷曰:“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求有益于得也。”
也就是命运可以由自己所做的行为决定。云谷禅师,提到真的非常善良的和罪大恶极的人,这两种两极的人可以看出,命数是算不准的。
本书解答的第二个疑问:
2,真的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中峰禅师:“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所图谋的行善是假,无所图谋的行善是真。
所以去恶之后,福虽未置,祸已远离。不作恶,可以不得恶报。而行善是虚假的时候,还是无法得到所谓的善报。
看过一个算命先生写的,他从未见过一个善有恶报的,恶有善报的。普通人不了解别人的生活,揣测别人的行为,并不能真的看到背后善恶的因果关联。讲过一个老婆婆喜欢掐蚂蚁,结果很痛苦。在别人看来,许多不经意的恶事儿根本不是问题,殊不知人们做的很多事,都是真恶和假善。当看清楚事情的原委的时候,那么的确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还要加上时间和累积作用。所以,清楚的事实是自己的行为画出自己命运的轨迹。
本书解答的第三疑问:
3、什么叫做偏正?
用善心去行恶事,叫做正中之偏。用恶心而行善事,叫做偏中之正。不可不知。
看似宽容的不提醒小错,而造成堤坝的坍塌,这有可能是好心办坏事。所以需要了解善恶的行为并没有那么好辨别,真的需要智慧才能明白。
本书解答的第四疑问:
4、自己真的没错吗?
普通人的错误就像刺猬的次那么多。看不到的原因是因为心粗。罪孽深重的人,要么见到正人君子就羞愧沮丧,要么听闻正道则闷闷不乐;要么施恩惠给别人反而遭到别人的怨恨;要么恍恍惚惚语无伦次,这些都是做错事的症状。
中招的自省自己的行为。如果对错误熟视无睹,实际上后果已经非常严重了。
后来自己也有类似的体会,每当自己郁闷的时候,往往是做错了事儿,或者说错了话。这些结果必须是没有大的过错的状态下才可以细细体会到的,如果还持续犯比较粗重的错误,就体会不到。
越是痛苦,实际上是自己的问题越大,越需要改正。
本书先介绍到这里,留念,自勉。
2016 12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