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人
没有目标,也没有地位
我们没有世界大战
没有大萧条
我们的大战是心灵之战
我们的大萧条是自己的生活
电影《搏击俱乐部》是于1999年在美国上映的悬疑惊悚片。
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公司白领在枯燥无味的生活中精分出另外一个自己然后自我救赎的故事。
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虽然影片介绍说是悬疑惊悚片,但是我感觉更像是一部讽刺9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色喜剧。
故事讲述男主在满足了生活中的那些物质追求后,失眠了。之后在医生的建议下他通过每天参与各个抗癌机构的组织里得到失眠的治疗(感觉主人公就是得了抑郁症无法发泄然后参加“比惨大会”听别人说着不幸的事情来安慰自己)
本来通过这种方式他无处释放的灵魂还能得到一丝安慰,可是出现了一个女人后他的生活开始不淡定了,一方面他喜欢这个女人敢于做自己的洒脱,另一方面因为自己有严重的情感问题所以不敢承认自己会喜欢这种女人,当他面对生活自己的怂、不敢抵抗命运的安排,于是他想象出另外一个跟他截然不同的人而改变了原来的生活。后来他跟精分出来的自己开创了非盈利机构“搏击俱乐部”来发泄生活中负能量。
电影是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缩影,影片虽然上映于1999年,背景是在美国,但对于21世纪中国的80后、90后却如同现在生活里的真实写照。
现实中总有一批成功的人在用自己的成功的方式方法引导着我们【嘿,你只要按照我的方法做,就可以成功】
而事实呢?由于起点的不同,有的人毫不费劲就可以通过人脉获得有利的资源,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拼尽了全力才能够到那么一点点看起来不那么寒酸,比较体面的生活……
这是一部值得深思和反思的电影,故事的背景发生在90年代的美国,那时的美国已经走入了消费时代,资本家们利用媒体刊物、电视广告诱导人们追求豪车华服,让人们提高生活品质而去追求那些生活中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男主的自我意识把身外之物视若生命,因为这是生活杂志和电视里人们向往并追求的美好事物,而他的另一个自己【他的潜意思】却告诉了他真相:残缺的才是人生,别让自己完美无缺,我们要不断进化,顺其自然,不要做自己财产的奴隶。
对话是不是感觉很有意思?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追求品质生活,成为了自己财产的奴隶。提前消费、追求奢华时尚,各种广告、媒体似乎每发布一款产品都要跟提升生活品质扯上关系。
资本家们是研究人类心理行为学的专家。
他们对着普通人喊着:“改善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宣传标语,却又对着那些有着社会地位和财富的成功人士喊出了:“独一无二,身份尊享”的宣传口号。
他们对任何一个领域或行业都了如指掌,他们在我们的生活里无孔不入!
我们跟随着资本家们的套路,去满足自己人性中一个又一个的虚荣心和安全感。
影片中处处充斥着男主对这个世界的疑问、不满、不屑与不甘心。
男主是个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从小缺失父亲的陪伴,缺乏安全感,自己有严重的情感问题而不自知,当他遇到真正喜欢的女孩时,却刻意去伪装自己,假装自己不在乎,这也许是很多单亲家庭里的孩子甚至是活在丧偶式婚姻家庭里的孩子正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
影片中男主对于自己父亲回忆的介绍是这样的:
这段对话熟悉吗?是不是吐露了那些被逼婚的80后90后的心声?
在中国,80后、90后的父母文化水平普遍都不高,绝大多数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他们又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过下岗潮的一代人,他们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希望孩子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而父母所理解的成功或许并非是我们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我们在别人的眼光下,长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我们的人生好像被统一规划好了似的,从小我们便会被父母要求:
好好学习,考上一所还不错的大学,选择一门还不错的专业,毕业后做着一份看似体面的工作;
工作稳定下来之后,赶紧找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子,然后开始着生命新的一轮。
他们在我们学习的时候不许我们谈恋爱,等工作后又催着我们结婚。
找个合适的人,哪有那么容易,我们自己都还是个羽翼未丰的孩子。
我们不是不结婚,我们只是还没有遇到那个让我们想托付终身的人而已。
故事的结尾,男主的灵魂得到了自我救赎,当他杀了那个想象出来的自己并牵起女主手的那一刻起,说明他已经不再害怕,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敢于做自己。
故事很精彩,在面对不平等的社会,每个时代中,都会有人会打破常规,然后成为人们精神的领袖。
假以时日,当你面对死亡时,你会后悔这一生吗?
如果时间倒流让你重新选择,你是否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去生活?
历史已有印记,切莫重蹈覆辙。
望此文能引起人类的警醒。
愿我们不要成为金钱、欲望和知识的奴隶,遵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