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呼应高考命题作文,趁着父亲节将至之际,试着写写天津卷的:重读长辈这本书。
“这是我爸爸,他真的很棒!”安东尼-布朗的著名绘本《我爸爸》是这样开场的,讲述了一个在孩童眼里棒得不得了的爸爸:不怕大灰狼、可以和大力士比摔跤、吃的像马一样多,像房子一样高大,像泰迪熊一样柔软,像猫头鹰一样聪明......
在儿时的我看来,父亲就是一个这么棒的英雄。做饭、洗衣、修电器、补衣服、讲故事、唱歌、变魔术(总是会时不时的变个零食出来)没有不会做的。尤其是烧得那一手好菜,红烧肉、沙拉、罗宋汤、裹着红豆沙的八宝饭......让人顿顿吃,顿顿都回味。
我最喜欢看父亲做八宝饭时,用一台绿色不锈钢的,沉重的手摇研磨机,在形似漏斗的开口中放上红豆,摇动把手,转上一圈一圈,就有细细的豆沙慢慢从机身底部的孔洞中掉落下来,就像变魔术一样。 然后父亲会将家里十几个十五厘米口径的大碗翻出来,在每个碗底铺上果脯、核桃,抹上一层糯米,把拌好糖的豆沙填满整个碗,最后再在碗口涂上一层糯米封顶,放在蒸锅里等着蒸熟。接下来就是我最期待的时刻---热腾腾的八宝饭上桌!父亲会把碗扣在盘子上,将八宝饭倒出来,这样呈现在餐桌上的就是一份半圆形的,顶上缀着彩色果脯和核桃的八宝饭了。我最喜欢用一根筷子剥开外面的糯米外衣,狠狠地掏上一大口甜甜的棕红色豆沙,迅速放入嘴中,任由豆沙在嘴中融化,甜甜的幸福感就这样漫延开来。然后我会欢天喜地地跟着父亲一道走转在邻里间,送上这份美味。那时我就一直想着,如果我能像爸爸一样能干就好了!
父亲是六九年的知青,17岁的他从上海来到东北黑龙江,开垦过林地,建过农场,伐过大树,种过高粱。后来,父亲成为了一名石油工人,与参与大庆油田建设的万千工人一起,开始了起早贪黑,勘采油田的生活,记忆中,每次父亲回家,都是满身的原油味。
托了父亲知青的身份,小学毕业后的我得以返回上海读书,寄宿在爷爷家里。起初是父亲陪我来到上海,安顿好我的生活,在开学的头两周陪着我适应环境。记得开学语文第一课学的是国际歌,父亲临回东北前的一天傍晚,我们两人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知怎的,父亲同我唱起了国际歌---他的嗓音低沉富有磁性,唱什么都好听!他同我讲“记住,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要创造幸福,全靠我们自己!”父亲是不善于情感表达的,借用国际歌说的这句话,算是我听到的最深情的表述了。
人说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头疼的,凡事都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同父母对着干。然而,在中学的六年时间里,我在南方,父母在北方,隔着长江黄河,除了每周固定的电话沟通和邮寄书信,哪里还轮的上叛逆?
父亲和母亲是轮流给我寄信的,书信内容都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父亲的字。父亲的字偏向于行草,游刃有余,却没草书那么张扬。若说字如其人的话,父亲喜读书,人文地理,历史政治来者不拒。小时后家里的各种柜子里都是他的书,繁体字的居多,本本泛着黄。父亲就凭着满肚油墨,扎人堆里可以侃侃而谈,却从来不会喧宾夺主,博人眼球。
高三的时候,母亲病逝,父亲买断工龄回到上海,没有再去工作,凭着几十年炒股经验,负担了我的学费,生活费,也撑起了一个家。父亲从不向我讲述生活上的难处,后来我才知道经济上最困难的时候,他曾经用三个包子,就解决了一天的温饱。也曾经为了我的学费,向朋友借了五万块钱应急,并在事后还钱时,大方地还了两倍。
爷爷去世,亲戚间财产的纷争,让父亲伤透了心,人也变得越发沉默和孤僻了。闲时,他总是泡上一杯茶,点上一颗烟,坐在窗边慢慢吞云吐雾,任由思绪缠绕。而这样的闲时,也渐渐多了起来。
想来,就是从那时起,父亲的英雄形象在我心中渐渐崩塌了。我开始发现和留意他的各种缺点,比如,他做事情一定要按自己想当然的方法来,一旦做不好,就说是事情本身不合理,而不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同他交流,不能有和他不一致的观点,不然就是你在抬杠。向他请教问题,总说没什么好讲的,然后在你摸索着做时过来一番嘲笑和打击。十分爱囤积物品,十年没用的旧电器也不舍得扔掉,你要是不小心给他扔了,那么以后每回找不到东西,都要怪罪在你头上。带着他出去旅游,回来就抱怨吃的不好,住的一般,玩的太累,下次再也不去了。试着同他沟通问题,一句不合,直接摔门而去,好几天都不理你......
于是,我开始在心里默默发誓,我绝对不要成为父亲这个样子!我要做个积极主动的人,不困于过去,要望眼未来。我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听取别人的意见,吸收新奇的想法。我要多多鼓励他人,不使用刻薄的话语,耐心倾听和解答别人的疑惑.....我对父亲的变化失望,我以为只有这样做,我才能不成为父亲,甚至超越父亲。父亲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基石,而我注定要踩过他,并抛弃他而前进。
直到有一天,我成家了,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才发现,原来父母的爱是那么饱含深情,无以言说。当我看着我的宝宝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调皮捣蛋,嬉笑欢闹时,我是欣喜的、自豪的、宽容的、依恋的、不舍的。直到有一天,当我对着孩子一声怒吼,一拍巴掌,只因她没有听我的话乖乖睡觉,我才惊觉原来我就是父亲,他的脾气,他的行为习惯,他的生活方式就融在我的血液中,透过我的一举一动呈现出来。
父亲没有变,他的优点和缺点一直都在,只是我看父亲的视角变了,我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并在内心因无法接受这巨大反差而试图逃离。然而,我应该逃离么?我又能逃离么?接受不完美的父亲,记着他的好,也就是接受了同样不完美的自己,这样才是真正成熟。父亲在一天天老去,一天天的回归成孩子,他应同我的孩子一样,成为我最甜蜜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