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的名言:“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股市投资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知道哪些“坑”,绕过它们,就可以不掉进去,避免亏钱。股市中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是:一赚二平七亏,如果该说法成立,那么只要亏钱,就已经跻身头部的30%股民。在不亏的基础上,还能争取盈利,那就属于头部10%的股民了。
那么股市投资有哪些亏钱的“坑”呢?
1 虚幻的目标
股市里面最流行的话题是:xx股票,已经连续几个板了,赶紧买入;xx公司,刚刚成立,未来很有前途,现在股价还便宜,赶紧买入。
我们总是担心错过财富的快车,着急忙慌的买入股票,幻想着一夜暴富。
如果每次投资都是建立在虚幻的目标上面,可能会导致投资灾难。
一家公司刚刚起步,要预言它是否是下一个阿里巴巴,这是相当困难。根据不同来源的数据,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在2.5年和3.7年之间。创办3年后依然可以维持正常经营的企业只占总数的1/3。如果我们把资金投入到刚刚起步的公司,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2 在市场下跌时惊慌失措
在股市里面混的人,大概都听说过巴菲特的名言:“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但是当市场真的下跌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敢持有股票,又有多少人敢“贪婪”呢?
市场低迷,股价下跌,资产价格便宜,此时股票价格远远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此时选择买入股票,相当于以折扣价买入股票。等到市场活跃,股价上涨,此时股票价格可能已经高于股票的内在价值,此时买入股票,相当于溢价买入股票。
股市市场上很多人在市场低迷、股价下跌时候,不敢买入,因为他们觉的市场还会下跌,股价也还会下跌,可以继续等待。而市场活跃,股价上涨的时候,却是着急忙慌的买入,因为他们担心再不买入股票,可能就再也买不到便宜的股票了。
这样的做法和我们现实行为相矛盾。我们在经常选择在“双11”的时候疯狂购物,就是因为那时候需要购买的东西价格最便宜。而不是说,这些东西打折的时候不卖,等到疯狂涨价的时候再购买。
在市场下跌时候,选择买入股票,需要勇气和坚持,但是会有回报,因为我们在被其他人遗弃的市场上寻找到了便宜货。
3 试图选择市场时机
我们从小就掌握低买高卖的生意模式: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买入价越低,卖出价越高,差价越大,赚的就越多。还没有理解“买股票就是买企业”时,纯粹的将股票视为一种倒买倒卖的媒介,很自然的应用低买高卖的方式。对于这种模式,就要求我们在股票价格低点时候买入,股票价格的高点时候卖出,需要选择合适市场实际进行操作。
这个规则说起来很简单,实施却十分复杂。
股市的短期走势由所有股市参与者的行为决定,要猜测参与者的行为基本无解。股票的短期价格不是由它的内在价值决定,而是由该股票的所有参与者决定,当大家大量抛售股票,就会引起股价的下跌;当大家大量地购入股票,就会引起股价的上涨。我们要想在股价低点买入,在高点卖出,就需要预测股市参与者的行为。凯恩斯用“选美比赛”做了形象的比喻:金融投资类似于选美比赛,投资者的任务不是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选手,而是预测其他参赛者会选谁,从而选出最有可能获得大众青睐的选手。我们连最亲密的亲人都无法知道他们的想法,无法预测他们的行为。股市中投资者人数众多、背景差异极大,又怎么能预测他们的行为呢?
选择市场时机不是一个可行的策略,不要试图是猜测市场的走势,而是要利用市场。
4 忽视估值
当我们认真分析公司,并得出结论该公司极具竞争优势,未来可期,那么是否马上大量的买入该公司的股票呢?
当然不是,我们还要判断该公司的股价是否合理,只有在股价具有安全边际的时候,才选择购入。而不是想着有个接盘侠在几个月后花更多的钱来接盘。
5 依靠盈利数据做分析
我们要投资公司是能持续创造利润,那不依靠盈利数据做分析,还依靠什么呢?
不是盈利数据不重要,而是因为该数据太重要了,同时它太容易造假了,很多别有用心的公司管理层就开始对这个盈利数据动心思了。
比如公司管理层想冲一下今年的营收和利润,他们会制定宽松的销售政策,允许客户赊账,在“0元购”的刺激性下,销量会大幅增加,财报中的利润会增加。似乎一切都很美好,但是公司没有拿到钱,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公司,而是产生了大量的白条(应收账款)。
基于每股盈利的会计处理可以做出公司管理层想要的利润,但是现金流却很难胡来。通过现金流表洞察一家公司真实的财务健康状况,如果公司在经营性现金流停滞或收缩的同时盈利却在增长,很可能公司的经营情况正在变坏。
巴菲特投资原则中第一条就是“永远不要亏钱”,第二条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先立足于不亏,再求赚钱,拿好这股市投资“避坑”手册,先避开能让我们大概率亏钱的“坑”,向着赚钱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