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在法国,《拉加德与米歇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文学博物馆的代名词,厚厚六大卷,加了评注的文学作品选摘,按时间和流派归类。

在年少时候的作者,就对这套教材里讲述的种种关联,甚感惊讶和费解。这是多么的平庸和无聊,作者认为提到那些书中的话语,和作者阅读这些书的体验完全不一样。

作者认为我们不应该按书里讲的去理解,可这本书里偏偏就是应该这样。

这套书发行了几十万册。由于作者想通过考试,他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学习。但什么也没记住。所以他把这样的教育称作是一种遗忘的教育。

现在在法国已经有许多人对《拉加德与米歇尔》再版表达遗憾,但家长们依然迫不及待的让孩子们看这套书。

作者认为各个国家都曾利用作家来驯服民众,莎士比亚在英国也曾变成了《沙士比亚领导学》。

人们不再向孩子们传授文学。老师们教的不是文学,而是观念。在整个中学时代作者从未听到有人说这是个漂亮的句子。

有多少学文学的学生告诉过作者,老师们谈论文学的那种干巴巴的方式,令他们疏远了文学。人们把文学变成了道德社会,意识形态,还有其他的,我不知道该归为什么的,令人适合发表长篇大论的东西。

这一段段的叙述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呢?

说真的,这篇文章里的每字每一句都是那么令人触目惊心。

作为一个曾经的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是那么的让人熟悉。是不是我们曾经的语文教育就是那样呢。还是他们依然现在还是如此。

想当年,我曾经站在讲台上,对一篇篇课文进行段落分解、主题概括、字词分析、写作手法。把一篇文章中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段落,都把它认认真真的讲给学生们。可是这篇作品出自哪里?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表现什么情感?学生们是否真的曾经阅读过呢?

四大名著的阅读变成了一个个的人物分析,道德批判。伟大的鲁迅先生变成了一个怒目金刚式的,令人讨厌的诘屈聱牙的老头。老师们的解释让多少学生不再对这些美好的文字感兴趣。

多少孩子曾经在长大成人以后,重读这些伟大的作品,而对当年的语文学习感到后悔与唾弃。

多少孩子们手里写着应试的干巴巴的,充满了高大上气息的作文。

而每次我看着那一篇篇充满灵气的作文,丰富的想象,真实的情感,却不得不违心的把孩子叫到我的面前,告诉他这样的作文不行,为什么呢?因为考试的时候你不可能得高分。

当经典的作品,因为老师的分析,被孩子们唾弃。孩子们自己在四下寻找着,可能是自己他们感兴趣的,那么并不是那么高雅的,那么值得阅读的东西。这是不是其中也有我们老师们的一部分责任呢。

现在经常下去听课,发现很多阅读方面的状况已经好了很多,老师们开始推荐孩子们去阅读真正的经典。课堂上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拓展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可是我知道我们做的真的还不够。

语文老师任重道远,这不是哪个人的错,社会的发展会慢慢给我们越来越好的空间。



无戒365日更挑战营第99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月发布书讯时都会假装文艺地跟大家描述点小心情、小感悟,12月再也不能淡定地做这件事了。Why?因为重点书太多了—...
    图灵教育阅读 3,627评论 0 0
  • 黄中带绿是朴实无华的 她一手搀扶着美丽的秋 一手热情地握着冬的手 她显得是那样的自信 又那样的亲切和温顺 都说夏日...
    木貞ma阅读 1,358评论 3 3
  • “五一”假期 渣管科赛罕队正常巡查辖区内工地及车辆.24小时不间断轮流执勤,分为三组,分别巡查如意、金桥、赛罕老城...
    0fb7df1d4ff4阅读 1,443评论 0 0
  • 1.男生爱如画,女生爱如歌。 男生可以爱这个房间里的每一幅画,女生只能同时爱房间里的一首歌。 2.好看的书绝不以字...
    我是婷玉呀阅读 1,599评论 0 0
  • 说这个话题,自己觉得都有点极端,不是否认能力的重要性,而是今天主要讨论一下关于平台和选择的重要性,能力固然重要,但...
    那年我19阅读 3,06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