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抱怨年味是一年不如一年,过年变化确实很大。
现在的过年30晚上吃餐饭,流水席似的,闹轰轰的,然后外面逛一下,接下来旅个游,假期结束了。这个过程跟平时没有太多的不同。
仪式少了,亲戚走动少了,味自然也就淡了。如果能够带着孩子体验一把传统的过年,对孩子的体会自然不一样的。
想想小时候,过年是一件大事,一件持续1个多月的事,不像现在就一个7天而已。
进入腊月,会选择一个好的日子,这需要查通书,需要有这个专业的人挑的日子,打扫全屋,从里到外清洗一遍,叫“彩囤”。
不仅是打扫那么简单,是要有仪式的,需要年长的人,一般是妇女,用竹叶扎一个扫帚,全屋踩一遍。意义除旧,把一年不好的东西清除掉。
腊月中旬开始准备年货,这时主要是干货为主,比如“米香”,是用爆米花和糖、花生制成一种小吃,过年祭祀使用。同时小孩子也开始准备新年衣服了。下旬才开始准备肉、鱼等。
在这段时间,你可以感受到为过年准备的种种行为,感受到过年来了。长时间的准备会让每个人格外珍惜。
腊月廿四,送神的日子,到了中午,每家都会把春联,灯笼等装饰物撕下来,等这些弄干净拿到村边烧掉,你会发现到处是烟气袅袅的,很有意境。这些事处理好,就开始送神,一般有灶神,元天上帝等。村里的老人们会去庙里送神。
现在许多家庭都不供灶神了,也没有这个环节了。
腊月廿五,蒸甜粿。从廿三泡米一个晚上,廿四打成粉,揉成膏发酵一个晚上,到廿五开始蒸,历时3天,花了不少心思。每年妈妈从早上8点多开始蒸,一直到下午3点才完成,一般都是要十几个小时。小孩子可以帮忙添柴看火。
甜粿是过年必须品,也叫欢喜粿,现在人怕麻烦,基本去外面买一块,过程小孩子基本体验不到了。
腊月廿六-廿七,分猪肉,杀鸡鸭鱼等,腌制制作,也是够忙活一两天的。还人制作一种叫“鼠壳粿”小吃,这是为了拜神用的。
腊月廿八,村里的神都要祭拜了,可以看到外面的行人提着祭品穿梭在各个庙里,好不热闹,这个基本要花去大半天的时间。同时也要准备初一吃斋的食物了。
腊月廿九,开始贴春联,挂灯笼,各种装饰品,还有桔子。贴春联一般有老房子也是要贴的,一忙下来基本快一天了。妈妈还需要把家里供的神拜一下。
除夕,从大早上开始,都在准备下午祭祖的祭品和工具,厨房是最忙碌的地方。中午时分,可以在大街小巷看到提着担的人,他们都去祠堂或者老房子,开始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祖。
不论是规模还是时间都是一年最大最长的,大概下午2点,断断续续响起鞭炮声,祭祖完成以鞭炮声结束。与此同时,家里的小孩子都在洗澡,换上新衣服。
从2点开始,外面是最冷清的,都在自已家里洗澡或者准备“围炉”,也是年夜饭,围炉讲究餐具不能有破损,要双数;菜品必须有蒜头,甜品之类的东西。
围炉结束就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压岁钱。在老家一般是长辈给小孩,出来工作的给老人和小孩子,红包大小各自定。
到这个点一般是5点多,大家还不会出去串门,都在家里。到了6点多,外面又开始热闹了,开始串门了。到亲戚、朋友家中,有孩子会派发红包。晚上这段时间,一般是打麻将,看电视。小时候还会有狮子表演,舞曲等,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男人在串门的时候,家里的女人会把家里打扫干净,又洗一遍。习俗进入初一后,直到初三是不打扫卫生的。
晚上11点半开始,外面鞭炮声越来越热闹,大家开始打开门炮了,有时候集中,有时候断断续续会持续一个晚上。在以前开门炮打完,家里的门是不能关的,所以也会有人守夜,不过现在也消失了。
开门炮也是最被看中的,从炮的响声和中途会不会断,看一家人一年的运气。
初一早上,5点多外面寒气和热情共存,开始拜神了,称为上香。与此同时家里还准备祭祖,多数初一祭祖,部分初二也要祭祖。初一还有一件大事,甜粿切开。
初二回娘家也是孩子要红包最好机会,是娘家里一家人相聚的时候,是非常热闹的。
初三开始,拜佛祖求灵签,这会解签的人是最忙的,求完签回来也有个小仪式,叫上旗,贴符头,又是一波鞭炮声。
初五接神,初六门市开业,再到初七吃七样菜,好了,年基过才算过完,开始恢复平时的秩序了。
有机会带着孩子体验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