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霍辉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同是大学毕业的同学,一两年后大家的差距还不大,再过几年,5年开始,差距渐渐明显,随着时间的延续,有的同学干成了一番事业,有的同学仍然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碌碌无为。大学毕业的时候大家明明从同一起跑线上起步的,为什么差距越来越大呢?当初成绩平平还不如自己的,怎么到了社会上反而功成名就了呢?……
推荐这本书一一《丰田思考法》,面对具体工作上的问题也好,人生问题也罢,让你学会思考,重新认识你自己,重新思考你的未来,你和他的差距,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先思考,再行动。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天天要去解决问题。有些人忙忙碌碌,马不停蹄,疲惫地忙于“救火”,可效果呢,并不好;另一些人,看似工作不紧不慢,可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为什么?
解决问题时如何做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遇到问题的思考方式,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你如何思考,决定你如何行动。年轻人,别莽撞,别不思考,不管三七二十一向前冲。有时候停下脚步,先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思考,能让你走的更快,更稳健,磨刀不误砍柴工。
那么遇到问题,该怎么思考呢?说到思考,我们必须首先来谈谈问题:
什么是问题?
问题就是,“应有状态”与“现状”之间的差异
举个大家都关心的人生问题例子:
你的现状:每月工资5000元。而应有的状态:每月8000元。两者之间的差距:3000元,这就是问题了,你每月工资少了3000元。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两件事:
1、现状是否清晰
针对工作上某个具体问题,现状也许好把握,可针对你自己的人生问题,很多时候人能看清别人,却看不清自己,希腊有一句名言: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常有这样的同学,认为自己很厉害,刚毕业时豪情万丈,没想到现实的冷酷,一盆冷水浇了个透心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呢?外界客观因素我们不做讨论,只说说内在原因。说到底,就是现状没有把握清楚。对自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要明确“应有状态”
不知道什么是“应有状态”就无法发现问题。
假如你是个销售员,每月能够实现300万元的营业额,自己觉得“干的不错”,但上司对你的评价却不高。为什么呢?因为其他销售员每月都在500万元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知道500万元这个基准(目标),仍然认为自己“干的不错”,那么就无法认识到自己营业额太低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不知道目标、基准和标准等的“应有状态”,就无法发现问题,设定你的“应有状态”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之一。
每个人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 “应有状态”是不一样的。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
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经历和立场各不相同。普通大学毕业生工资“应有状态”可能5000元,清华北大毕业生可能是8000元。假如你是个工资5000元的程序员,本地区程序员平均工资6000元,同学平均工资7000元,北上广8000元……这里6000,7000,8000都可以当做“应有状态”,关键看你看待问题的角度,追求的目标。莫忘初心,方得始终。
再举个例子:,最近网上有一段张朝阳的反思。
张朝阳,清华毕业,麻省理工MIT博士,1996年,海归回国创业的张朝阳,是中国最早将风险投资引入公司的人,搜狐创始人,中国互联网第一人,光芒四射。创业不到4年搜狐公司在美国上市一夜身价千亿。巅峰时刻贪图享乐却渐渐迷失自我,因抑郁症闭关一年,搜狐风光不再。在互联网世界中,搜狐始终啃着老本,踽踽独行,搜狐大厦风雨飘摇。
面对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张朝阳进行了深刻反思。他说:当时我认为自己是最聪明最牛的人,失去了谦卑感。(没有清醒地认识自己,不能如实地把握现状)现在想想,当你失去谦卑感,你会把自己的利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要求看得非常重要,反而忘记了实现公司目标才是你的责任和义务所在,毕竟这些才是一个CEO的真正荣耀。(对“应有状态”的迷失)。
所以说,把问题说清楚,其实就是说清现状和应有状态,说清了这两者,你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亲爱的你,在你每天匆匆脚步中,能否停下片刻,给自己点时间思考?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简书ID:辉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