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问,才能拿”要从两个方面理解。问,属于后天认知;拿,属于先天行为。
“我想要,我就拿”从人性角度解析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想要所以才拿,如果不想要,压根也不会拿。
问题在哪呢?“我想要,我就拿”拿完之后的后果是什么呢?如果是自己的东西,拿了就拿了;如果不是自己的东西,拿了就出问题了。
这个东西是不是自己的呢?这个问题属于认知问题,需要从教导和学习层面才能解决。
人不是什么时候都是理解的,包括大人和小孩。
前些年,Iphone还属于奢侈品的时候,就曾爆出有人为了买一台Iphone手机而卖肾。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属于冲动性消费,是非理性的。
认知和理性又是息息相关的,先有认知后有理性。而人恰恰又是感性的,一个理性的人在某一件事上突然不理性了,这种事情比比皆是。
拿之前问一问这是理性的行为,对于已经是成年人的我们来说未必能百分百做到。是否遇到过有人拿了自己的东西而没有问询,归还的时候才找各种理由解释,而我们又能如何呢?还不是面上笑着打圆场,心里骂他个狗血喷头?而对于尚处于幼儿时期的大部分小孩子来说拿之前问一问有点难,却也是必须从小就要引导和培养的习惯。
问一问再拿,是礼貌,是教养,是品德,更是立身之本。
如何培养孩子认知,让孩子变得理性呢?
首先,需要言传身教。作为父母,平时在和孩子相片过程中,也要做到“问一问再拿”,属于小孩子的东西我们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问询,同意了才能拿。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小,他们的东西都是直接或间接从父母处得到的,就认为自己可以随意使用。法律上明确定义了私人财产,如果不经同意就拿了别人的东西,一般物品到还好,如果是贵重物品,那就是犯罪。父母和孩子之前当然不能用法律来衡量,但可以借鉴。东西既然已经给了孩子,那所有权就是孩子,拿之前问一问是作为大人的教养,是对孩子的尊重,是孩子培养人生观的基石。
再次,对于孩子有时犯了“不问就拿”的错误,千万不能听之任之,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之后就懂事了。所谓“长大之后就懂事了”完全是一个谬论,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有句话说得好“小时拿针线,长大偷牛羊”。小孩子的认知是慢慢培养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而作为家长仍然无动于衷,那么在孩子看来就是一种默认,就是这种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慢慢的这种不良的人生观就养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让孩子立大志、成大业,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则会让孩子误入歧途,毁了孩子一生。
又次,要让孩子学会分享。小孩子都是天真烂漫、满心好奇的,对于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总是想拿一拿、玩一玩,想必作为家长都有过这种经历,给孩子买几十块钱的玩具不玩,偏偏喜欢别的小朋友几块钱买的东西,这种行为是很正常且无可厚非的,也正是在这种对什么都好奇的驱动下,孩子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而分享能很好的缓解小孩子“不问就拿”的陋习,更多时候小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只是因为好奇而并非因为喜欢,看了、玩了、腻了也就失去兴趣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老师的教导,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顶父母十句话。给孩子讲一些相关故事并作一些示范,学校是一个特殊的集体,当大部分孩子都有良好的习惯时,那一部分有不良习惯的孩子也会慢慢被引导回来,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诚然,培养孩子是循序渐进的,需要家长和老师付出更多细心、耐心和爱心,共同为孩子构建一个美好的生长环境,让孩子从小生活在浓浓的爱中,为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