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大过卦初六讲藉用白茅放祭祀用品,是无咎的。孔子说祭祀用品放在地上也是可以的,又放在白茅草上,哪里有什么错呢,是谨慎到极点了。茅草是不贵重的东西,但也用在祭祀这么重大的事情上。人如果能如此慎重的做事,也不会有什么过失。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谦卦九三讲的是既有功劳又谦虚的君子,是会有好的结局的。孔子说有功劳又不夸耀,有功绩又不自居是敦厚到极点了。还说自己的功劳不及其他人。德说的是每日都追求新的进步,礼说的是总怀有恭敬之心。如此有德有心的人总是很谦虚,那么保存他的职位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乾卦上九,孔子说上九已到达最高爻位,没有更高的位置了。而其他有才能的贤人都在上九的下面(九三),而且并没有行动,是因为不方便有所动作。一动就会后悔。所以不动便没有过错。孔子说混乱的起因是因为说话。国君不保密,则会失去大臣;大臣不谨慎保密,则会失去生命。微小的事情不保密,则不能成事。所以君子是谨慎保密而不走漏消息。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孔子说写《易经》的人是知道盗的吧。解卦六三说:背着东西,又乘在车上,势必会把盗贼引领。背着东西本是小人的事。车本是君子的器具。小人乘君子的工具。必然会招致大盗必的非分之想。君主傲慢,下面的大臣必然暴政。大盗必然想着谋反。财富藏慢了,就是招盗贼,过分的装饰会招坏人惦记着。《易经》说:‘负且乘,致寇至。’原来是说自己招来盗贼啊。
这一章学来,最有印象的是晓霞老师讲的:敬慎。我们常说的谨言慎行。有时候做事慎之又慎无非是在技巧和道术上的慎。往往忘记了最需要慎重对待的是天道和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则。有时候着眼在技术上的慎反而会忘了初心。施泰纳提醒我们“怀着崇敬之心”,我想这是我们看事、做事和做决定时需要考虑的。毕竟我们的初心是带着对生命的敬畏,抱着去体验生命,去学习生命奥秘的态度的。
难就难在走着走着,我们经历一些苦难和磨难之后。我们容易着眼在眼前的境况,忘了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从而离我们的初心越来越远。如同婚姻,本来是想相守相望愉快滴玩耍。怎么走着走着就琢磨怎么互不干涉各自为安了咧。初心真的被淹没在茶米油盐酱醋中啦。(哪有空喝茶:( ,有空喝茶或许谈天问道反倒好啦~)由此想到老师说女子也要慎嫁啊。(哎,只好承认自己当初的年幼无知,以为老妈说的脾气好就是硬道理。)转过头来想或许自己的德行也就只能得到这样的修行场。其实。自己也在反思咋把一个阳光少年改造成一个中年大叔的?(我一边哭哭去,替家里的大叔哭哭去。)转过头去想想初心:好好一辈子对他。从来没觉得“不忘初心”这么有份量。我想,对于我这样健忘的人,要时刻检验初心。
因为,难免相忘于江湖嘛。
其实,除了婚姻。生活里的所有事情都是这样。所有做事的发心只是为了不辜负生命给予的各种尝试的机会。只要在盛德、天道之下。大胆去尝试,去坚持。哪来的那么多瞻前顾后?那么多诚惶诚恐呢?
我想,治愈纠结之症的良药之一一定是回望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