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重过敏反应的定义:
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将其定义为: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或系统性的过敏性疾病,表现为快速进展的危及生命的呼吸和/或循环问题,并通常伴有皮肤黏膜的改变。
(特点:严重、威胁生命、全身性或系统性、病情变化迅速及不可预测性。)
二、严重过敏反应的初步评估:
严重过敏反应一旦高度疑诊,应建立在一般的基础生命支持上,快速评估以下方面:即气道(Airway,A)、呼吸(Breathing)、循环(Circulation)、意识状态(Disability)、暴露及查体(Exposure)五个方面。这一点与儿科急救的ABCDE评估是一致的,我们姑且称之为“五星评估”。
三、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与分级:
四、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
五、严重过敏反应的治疗:
(一)首选肾上腺素
无论在医院还是社区,肌肉注射肾上腺素均是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且一旦诊断就应该立即使用!首选药物是肾上腺素(A级证据)
无论是容量复苏、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还是抗组胺治疗药、糖皮质激素等都是肌肉注射肾上腺素的辅助治疗。
1、肾上腺素作用的机制:
a) 肾上腺素能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和冠脉灌注充盈,可减轻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
b) 通过β1受体效应增加心率及心肌收缩力;
c) 通过β2受体效应使血管扩张,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d) 增加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内的cAMP水平,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e) 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f) 减少肝静脉阻力,增加回心血量;
2、肾上腺素的禁忌症:
肾上腺素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唯一首选药物,也是最安全的药物,并且没有禁忌症,即使最终证明是不需要给肾上腺素,也没有明显的伤害。
但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可导致危及生命的高血压或心律失常。
值得指出的是,没有绝对禁忌症,并不意味着没有相对禁忌症。相对于成人来说,小儿患冠心病或心律失常的概率很低。例如,对于食物过敏而儿童,若患儿同时患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使用肾上腺素有发生心动过速的危险。即便如此,鉴于严重过敏反应的凶险,儿科医生必须权衡危险效益比,要考虑肾上腺素在严重过敏反应时的救命作用。
3、肾上腺素使用方法:
肾上腺素肌注比皮下注射迅速而有效,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比三角肌注射迅速而有效:
4、肾上腺素注射部位:注射的最佳部位在股外侧肌(大腿外侧)。
5:肾上腺素剂量
(二)扩容(循环系统)
儿童严重过敏反应,多有累及循环系统,导致心动过速及动脉血压降低。因此,在强调肾上腺素的一线治疗初步处理后,液体复苏同样需要重视。
扩容可以用晶体溶液也可以用胶体溶液,起始量为20 ml/kg,在10-20分钟内快速滴入,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
如果输液量已经超过40 ml/kg,要考虑多巴胺或肾上腺素等升压药静脉维持,但最好具备有创血压监测及通气支持。
(三)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呼吸系统)
目前苯海拉明或氯苯那敏是唯一能用于静脉途径的抗组胺药。
(四)H1受体拮抗剂
(五)糖皮质激素及其他
不应该把皮质激素作为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原因是糖皮质激素起效不够快,尚无证据证实糖皮质激素能降低迟发反应的危险。
但糖皮质激素有非特异性抗过敏抗休克作用,有助于预防或减少进一步的过敏反应。虽然不作为首选的抢救措施,但可以作为二线治疗药物使用,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通常用于静脉途径。
(六)观察及进一步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叶盛主任建议:有皮肤表现者,至少观察4小时;有呼吸系统异常者,至少观察6小时;有循环系统异常者,至少观察24小时,可考虑入ICU。
注意“双相反应”:在没有再次接触过敏原的前提下,约有1/5的孩子可能在24小时内再次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症状,称之为“双相反应”——此概念非常重要,提醒: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治疗后好转,不要立即放走患儿,应建议观察24小时,否则再次出现双相反应可能会致命,出现医疗事故!
案例分析一:
3岁患儿,女,16kg,输血过程中,突然出现周身皮疹,剧烈咳嗽,呼吸增快,考虑输血过敏反应,给予吸氧、静推地塞米松和盐酸异丙嗪臀部肌肉注射。
思考:
(1)诊断错误:急性起病,有明显可疑致敏因子(输血),出现皮肤及呼吸道症状,应首先考虑急性严重过敏反应;
(2)用药错误:欧洲变态反应学及临床免疫学会(European Academy of AIlerg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EAACI)、英国复苏理事会(Resuscitation Council of UK)均有针对儿童严重过敏反应指南,明确指出:无论在医院还是社区,儿童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首选肾上腺素(A级证据)!
(3)激素使用时机:指南指出,不应该把糖皮质激素作为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原因是糖皮质激素起效不够快,尚无证据证实糖皮质激素能降低迟发反应的危险。同时指出,无论是容量复苏、雾化吸入支气管舒张剂,还是抗组胺治疗药、糖皮质激素等都是肾上腺素的辅助治疗。
(4)激素种类:若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辅助治疗,建议选用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而不是地塞米松(起效慢、半衰期长和对内分泌轴影响大)。
案例分析二:
9岁男孩,30kg,做头颅MR增强扫描,静脉推注造影剂2min后出现皮疹、声音嘶哑、痉挛性咳嗽、呼吸急促、四肢冰冷、意识模糊等表现(呼吸心跳没有停止),医生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予吸氧,将患儿从MR床抱起,转移至检查车床,然后迅速从影像科转回病房。紧接着,继续予吸氧、一级护理、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生理盐水扩容和地塞米松2mg静脉推注,1个小时后给予肾上腺素0.5mg皮下注射。
思考:(1)及时诊断:急性起病,明显可疑过敏原(MR造影剂),皮疹、呼吸困难(可疑喉头水肿)、四肢冰凉、意识改变,累及皮肤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诊断:急性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
(2)判断病情:应立即根据儿童基础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迅速判断病情及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区分是否呼吸心跳骤停,如需要,紧急CPR、AED等抢救措施;
(3)抢救时机: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该原地争分夺秒地抢救,而不宜转运至病房再抢救;影像科应配备抢救车,以便抢救时可以及时获取抢救物品;
(4)肾上腺素:三个错误:使用时机、使用途径和使用剂量。应在诊断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的第一时间,紧急大腿前外侧肌群肌肉注射,而不是等扩容后1小时才使用;注意肌肉注射不选肱三头肌、臀部肌肉,更不可以采用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用药剂量是0.01mg/kg,患儿30kg,应使用0.3mg,而不是0.5mg;
(5)体位改变:严重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体位应该抬高下肢,增加回心血量,不宜从MR床抱起转移至车床,影响血液回流,此外搬运患者也会耽误抢救时间;
(6)激素使用:首先,急性严重过敏反应首选肾上腺素肌肉注射,而不是激素;其次,在需要使用激素辅助治疗时,激素首选氢化可的松或甲泼尼龙,而不是地塞米松;再次,激素应该是在使用肾上腺素、扩容等措施之后;
(7)血压测量:患儿有四肢冰凉及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应考虑过敏性休克,在初步处理后,应及时处理休克,关注血压,区分休克的严重程度,必要时转ICU监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