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阅读毫无进展,我也在纠结,有人说阅读应该是一本一本的看,一本书没看完之前绝对不能看其他的书,有的人又说可以同时看几本书,因为有些东西是触类旁通的,你可以从不同书里找到相同点,从而受到启发。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自己得先尝试,两种都要尝试,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于是乎,我找到了与《如何阅读一本书》同批次购买的其他书,从中挑选了最薄看起来最好理解的一本书——《郑渊洁教子秘诀》。
这本书全篇都是A说,B说的对话,语言简单易懂,最重要的是郑渊洁的一些教育方法和观念深深的吸引了我。
里面有提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6岁郑亚旗(郑渊洁的儿子)在课堂上挨了老师批评,放学后他们班有个同学就到郑渊洁那告状,“叔叔,郑亚旗挨老师批评了!”,但是郑渊洁无动于衷,最后郑渊洁对那位同学说了这么一段话:
“是老师让你告诉我这件事的?”那同学说不是。
他再问“那你为什么要告诉我?”那同学说“我有责任将同学在表现告诉家长”。
郑渊洁表示很惊讶,他说“你每次向家长汇报同学的表现后,家长都会当着你的面批评同学吧?”那同学点点头。
“喜欢通过自己的劳动导致同学被家长骂,这种品质和上课说话比起来,要坏的多。以后你不要再来向我汇报郑亚旗在学校的表现了,因为在我眼里,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本来我准备下午给亚旗买一个200元的玩具,现在由于你的汇报,我要给他买1000元的玩具。”然后他开车带着儿子绝尘而去。
看到这一段,你是不是在感觉到了什么?他的做法和很多家长的做法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他的观点是我们认同的也是我们该学习的。
在孩子遇到困难和难堪时,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一边。他还说,他的父母就是这么做的,他小时候,每当和小伙伴发生争执,导致对方家长找上门来,他的父母都是会为他说话,每当这种时刻,他就感到无比温暖。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在外国被绑架了,政府不但不管,反而埋怨公民不应该去那个国家,这样的政府还算政府吗?在家庭里,孩子是公民,家长相当于政府,当公民和外界发生了争执,家长理应保护自己的孩子。孩子之间的争执,没有大是大非。
我们的父辈们可能没有郑渊洁这样开明,我们的童年终归有一些遗憾,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做一名开明而又睿智的父母,给我们的孩子带去温暖和依靠。
其实,最让我心动的是这本书封面,背景应该是他家的书房,身后的书架上摆放了各种文献书籍,仔细看发现有《上下五千年》、《古今人物别名索引》、《唐诗宋词名篇鉴赏》、《楚书文库》还有《皮皮鲁传》等。
我是一个拥护纸质阅读体验的人,与电子书相比,我更喜欢纸质书。
首先,我晕车。有人说,这和看书有啥关系呢?我为你解答,我晕车,在车上看不了长篇幅的电子书,看了不到五分钟就头晕想吐。
其次,我喜欢纸质书的手感。纸墨书香,面对不同的书就像面对不同的人,这些书有不同外表,不同的气味,不同的质感,当你拿到手里的时候,也会触碰到你的不同神经。
第三,我喜欢在书上做笔记。每当看到能打动我的地方,我都喜欢用笔在旁边备注我的一些想法,这点虽然电子书也可以做到,但是不具有唯一性,我写字的时候,通常是不会随意更改的,而且字迹带有我的特质属性,就像签名独一无二,别人模仿不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要给我的孩子留下一笔财富。我想以后搬至新家了,一定要有个书房,并且要用一整面墙来放一个大书柜,书柜上面放着我看过的各种书籍,以后孩子可以随时翻阅这些书,也许孩子还可以看到我写的批注,她会找我了解为什么我当时是那样想的,在这个求解的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亲密接触,我们的心也会彼此更近,这能成为和孩子良好沟通的基础。
由此我脑子里衍生出一个绝妙的想法 ,如果孩子以后做错了事,非要对她小惩大诫的话,我想我可以把她叫到书房,让她自己先安静下来,再解决问题。在这里,她也许会翻一两本书,从而被作者吸引,忘了之前的烦恼。当然,我的最终目并不是真正要惩罚她,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她爱上阅读。
总之,我觉得一定要多读书,然后积累知识,并将这份财富交给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