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鱼利明《跳水》有感

今天听了鱼利明老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课例,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课堂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鱼利明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这位本节课几个思辨性问题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课堂上鱼老师精心设计问题,他从来不通过固定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比如课堂之初,鱼老师初始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思考这段话中哪句话可以删除? 学生纷纷表达观点,几乎逐句分析了每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看似拖沓,但学生的思考与表达,恰是老师课堂着力的重点,也是本节课体现思辨性的开篇之笔。

接下来,鱼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孩子是一步步被逼上绝境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水手的两次笑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在探讨与交流中顺势引出“如果孩子不跳水,船长会开枪吗?”又一极具思辨性的问题,有的孩子说,船长深爱自己的孩子,他一定不会开枪。有的孩子谈到情况危急,船长为了救孩子,会对着其他地方开枪。显然,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最后,鱼老师让大家去思考,如果把删去的结尾还原,你会还原一个怎样的结尾呢?学生各抒己见后,老师出示原文结局。看似结束,鱼老师又抛出问题:在这个故事的发展中,是什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共谈到了14种不同的答案,且各有各的理由,思辨性任务的特点尽显其中。

这时仍没有结束,“你们认为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学生继续畅谈自己的认识,教师由此引出微型小说的特点。

回顾梳理这节课,问题设计精妙,不知不觉把学生引向了思维的高地,尽管有时候学生的思考是幼稚的,但很显然,答案是什么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当学生的思辨与表达成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一次次被突显出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难道不是水到渠成的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把握教材:1、教材分析:《跳水》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
    三儿_db49阅读 259评论 0 2
  •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面带微笑)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7课《跳水》,请跟...
    醒着做梦3288阅读 2,915评论 0 3
  • 《跳水》是统编五下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旨在通过《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这两个相对简单的故事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如何...
    相信未来_3257阅读 837评论 0 1
  • 本课大概念:从人物的言行之中推测其思维过程,品析人物品质,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先分析实际...
    chase拾柒阅读 794评论 0 1
  • 《跳水》是第八单元“舟船”中的第一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
    巫溪027彭祥芬阅读 18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