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还要3个月才满五年,但依然让我有点恍惚,原来已经这么久了啊。
最初来深圳,我想着找个实习玩半年就回去。工作转正给了我一个留下的理由和动力,在同事朋友的加持下,开始逐渐适应并且喜欢这座城市。
然后一年、两年,时间也就这么过去了,随身物品从两个行李箱到后来一辆面包车都装不下。
当说出“我要离开”的那一刻,我心里其实松了一口气。这个念头若隐若现,很多次在我的脑海里闪过又打消,从未如此坚定。
#1
算了一下,这几年搬家的次数不下5次,虽然真的很想在一个地方长久地住下去,但因为房租涨价、通勤太远、隔音不好等等原因,总是想换地方。
尽管随着收入的增长,从不足7平米的小单间,到30多平的一房一厅,我已经在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最佳选择。
却还是必须要以牺牲掉一部分生活质量为代价,在需求和妥协边缘反复横跳。
卧室的飘窗、客厅的阳台、厨房的隔断、地铁的距离,都需要通过在房租上加码来实现。
想要兼顾采光、通风、面积、环境、通勤,就成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某天晚上回到家打开灯,随手在摆满了杂物的小茶几上挪出个空隙放下包,靠在又硬又窄的沙发上,腰和屁股被硌得有点疼。
打量着被不多的家具填满,堪堪只剩下一条过道的所谓“客厅”,地上偶尔还会冒出一两只飞快爬过的蟑螂。
我突然有点厌倦出租屋的生活了。
#2
说起来,并不是第一次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过去的大多数时候,都像是被推着前进的。
除掉上班、通勤、睡觉,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到家只想赶紧放松玩一会,就连工作日的聚餐都是一种负担。
偶尔产生的emo来不及反应,或是被新的工作冲淡,或是被短暂的的快乐周末所治愈。
而工作量减少不用加班以及离职后闲下来的这些日子,反倒让我有时间去认真审视了自己的现状,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狭小的厨房和逼仄拥挤的操作台,让人很难提起做饭的兴趣。
房东从二手市场回收回来的洗衣机,又脏又旧,横不下心自己重买,只能一直忍受下去。
逛街看到喜欢的东西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家里有没有地方放下,搬家的时候好不好带。
偶尔心血来潮,想要认真装饰一下我的小房间,但一想到反正也住不了多久,添置东西也是浪费,总是草草作罢。
城中村密密麻麻的公寓楼和农民房紧挨在一起,一只脚就能迈过去的小巷子,还要提防着随时可能窜出来的摩托车。
可怕的是,大概还要持续很长时间这样的日子,去赌一个未知的结果。想到这里,忽然有些累了。
前些天收拾东西的时候,翻到了大学时写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里面说:
希望25岁的你,可以有一个稳定的收件地址,有爱的人在身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很遗憾,这些曾经以为很简单的愿望,一条也还没来得及实现。
我越来越知道,人的大多数期望,并不会如期而至。
#3
所以,当离开的想法形成之后,除了不舍,我更多的感受是释然。
也许因为在互联网企业,遇到优秀又努力的人太多,所以常常误以为自己也应该成为那样的人。可事实上,坦然接受没有办法体面地在深圳站稳这件事情,好像也并不会很丢人。
但要说这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
这几年也送走了不少“深漂”的朋友,有人换了城市继续拼搏,有人回老家过上了更安稳的生活。也听过很多后悔离开的故事,纠结着要不要回来,逃离不甘心,留下又很忧心。
可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人生呢?毕竟,如果摆在面前明显是一个好的一个坏的,那也就不叫选择了。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总要失去另一些。
真正下定决心,似乎是一瞬间的事。
也是一个工作日,跟朋友吃完晚饭,在暮色下沿着湘江的河堤往家里走,随口聊着生活里的小事。路上的行人来来往往,但走得很慢,远处的船只在缓缓移动,微风吹过我的头发,抬眼看到云层里有隐约的月亮。
我心里忽然有一种感觉,这才是生活的样子吧。
天气晴朗,万物可爱。原来当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4
朋友对此总结是:意外但合理。
可能在一些人眼里,我似乎就是在外面瞎折腾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还不如从一开始就直奔宇宙的尽头。
但谁又知道呢?说不定平行时空里,那个早早考编上岸的我,已经因为工作太枯燥而辞职了呢。
就像小时候喜欢吃黄瓜味的薯片,以为会一辈子喜欢这个味道,后来长大了,不爱吃就是不爱吃了,没有理由。我没错,薯片也没错。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本就是需要不断探索和修正的,有谁生来就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再来一次,我可能还是会在毕业的时候选择深圳,那是少年懵懂目光里希望栖息的远方。
我依然喜欢,大城市独有的自由、宽容和便利。
我依然认可,深圳是一个能给人无限可能的地方。
我也很还是很感激当初那个勇敢的,努力生活的自己。20岁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里闯荡,真的很酷。
虽然没能走到终点,但在这里
我经历过沮丧,也收获过温暖;
撞过坚硬的墙,也吹过柔软的风。
那些快乐的、忙碌的、孤独的、热闹的时光,都弥足珍贵,成为我人生经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想想还是觉得很精彩啊。
山水一程,不负遇见,感恩相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