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曾经,人们家里的物件大抵都是差不多的。
我们曾经用着差不多的东西,吃着差不多的饭菜,过着差不多的日子。
那时的我们,永远不会在意今天该选哪个色号的口红去配什么样的衣服,不会在意自己的鞋子是否是名牌。
但渐渐地,时代变了。城市繁华了,我们也长大了,身旁的事物也变化地越来越目不暇接了。
二
喧嚣的城市生活仿佛给我们上了发条一般,想让一切都变快。再快些。还能更快。
在奋斗的我们,在拼搏的我们,在无数次痛斥着城市生活的艰难和不公后,依然在第二天的早晨打卡报到。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快时尚成为了社会的潮流;
收入的增加,让奢侈品也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物。
城市的繁华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想象,商人们无所不用其极地去用一个又一个的幌子贩售各式各样的物品。
可以说,我们享受了城市发展的福利。
但我们,也承担了城市的不幸。
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此丰富的商业服务的我们,一头就闷进了消费的海洋。
在商场一次痛快的消费,能让每天都压力山大的我们能够暂时忘却劳累,
却也让我们在有些疲惫的时候掐指一算,发现自己的确很浪费。
生活越来越快,却也变得越来越贵。
月薪八千,不足以在上海过得优雅自如;小两口年入五十万,依然在家庭支出上不觉充足。
为什么?
当人们在身体上选择了便利,也就在精神上选择了懒惰。
我们很少有心思去思考为什么,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满足自身物欲之中了。
可这真的必要吗?
看看淘宝的购物车,看看新进买入的玩意,我们真的需要他们吗?
不需要,一点也不需要。
可繁忙的生活,让我们得以有一个充分的借口去逃避这个问题。
今天被老板教训了,不爽,得去游戏里找找快感;
明天跟键盘侠怼了三百个回合,不爽,去买买买让自己开心。
毕竟,千金难买爷乐意?
不。
物质的欲望是永远没办法被满足的,每年的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了常态。
从小过着差不多日子的我们,对物质生活追求不同有着差不多的爱好,我们都一样。
如果简单地听信了商家们的花言巧语,我们将成为物质的终身奴隶。
三
有没有想过放下这些物欲?
肯定有。
这么多年鸡汤不是白喝的。
有没有成功坚持?
没有。
花钱实在太爽了。
问题已经很明朗了,但怎么摆脱这个泥潭呢?
树立起一道内心坚实的屏障。
不光是读书,还有音乐,绘画等等,这一切让你感到有着无穷乐趣的事物,才应该是所追求的。
试着好好读完一本书。
试着没有手机的陪伴下度过一个悠闲的假期。
试着减少一下每次买买买的数量。
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就像一栋小房子,那么消费主义就是在我们的墙面上略微抹了几缕色彩,却暗地里抽走几块支柱的黑心工人。
我们的生活不能因此真正地升华,却会因为一旦钱包的增长跑不过消费的升级而崩溃。
其实我们想要的,只是无忧无虑的简单生活罢了。
现在,尽量抛去那些东西吧,从本心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