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出行,2月作记,8月稍作修改。
这次去海宁不是为了观潮,也不是为了大名鼎鼎的皮草厂,只是为了心里的一点执念,想目睹一下孕育了王国维、徐志摩、金庸等大师的钟灵毓秀之地的模样。
你也许想不到王国维的故居坐落于一隅杂草丛生的荒地中。但细细思量,也不难理解当年王国维父亲说想要觅得一处清静读书地的良苦用心。与之相较也便能理解为何说当今的社会诱惑太多,在众楚群咻的世界里,很难再有心境去做一些纯粹的事情。也就是这份清贫成全了一位在古文字、古典文学、历史学、哲学方面都有杰出成就的大师,更成全了一位纯粹的读书人。故居的布置很简陋,也是提示你,不要妄想通过一次简单的游历就能理解一个人,包括他一生的踪迹、成就、思想,还有他的痛苦,他的“阅尽天涯离别苦”,他的“最是人间留不住”。有时我会想,像《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似乎已经不是文艺评论著作,而是部鲜活的人生。我喜欢他的那句“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作者以最真诚的态度面对创作,写下的每个字都是心血,都是灵魂,都是非写不可的,当然值得读。 而读他的文章,是跨越了时代的涯际,对他最好的理解与缅怀。
来到海宁,不说潮水似乎就有些离题,可巧前天晚上正好记诵了《春江花月夜》全篇,而今观潮者谁能再有这样的情怀,不再用华美的言辞去摹写内心的震撼,有时我想甚至无需亲眼去观望江水翻卷浊泥的模样,而让“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样的美景留在自己的想象中。还有,文人墨客笔下最富有魅力的瞬间,自然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仰追、倾羡那似乎并不存在的宇宙的尽头与边际——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就如闻一多所言,在无尽的时空里与永恒相遇,会心而笑,为灵魂找到一隅安顿之处。
那么,江月究竟待何人呢?潮生潮落,物转星移,换了人间。正所谓俊采星驰,文房迭出,寻访王静安先生故居归来,又与历史本命陆逊不期而遇。时光流转回6年前,甚至好似回到了千年前,想起了当年海昌屯田校尉,亭溪神君,到后来驰骋天下的吴大都督,睥睨刘汉的上大将军。才想起,这里还是陆伯言仕途生涯的起点。当年默默无闻的儒生屯兵于此,谁会料到蜀汉的第一位霸主会栽在他的手中。钱塘的潮水与明月见证着历史的兴替,仿佛在述说着,谁的生命都可以如它荡气回肠,也会在大浪淘沙后如尘埃般渺小。历史唱尽了三分盛事,也终会在尘埃落定之后,教人忆起这不热闹、不繁华,有几分清苦和寂寞的地方,看云蒸霞蔚的历史,回首一片,宁静且安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