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半生”——辽南刺绣

辽南刺绣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针一线 / 绣半生 / 抽纱之最 / 落指尖


一、李银娣生平

代表作品:《精工绣台布》《七仙女》《床盖》

李银娣老师出生在刺绣之乡山东潍坊。

“小时候农村生活困难,最初也谈不上喜不喜欢,只是为了挣钱。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和母亲学习刺绣。时间长了,慢慢的在里面融入了许多情感。”


1973年,凭借娴熟的刺绣技术和扎实的艺术功底,李银娣老师考入了大连工艺绣品厂。并逐步担任一些重要岗位。

“年轻的时候出国学习,发现国外家庭摆设的绣台布特别漂亮,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绣个最高档的将来留给女儿。”长2.5米,宽1.8米《精工绣台布》是李银娣最优秀的作品,以抽纱为主,镂空精致,素白的色调更是增添了一抹安静的奢华,被称为“抽纱之最”



二、辽南刺绣简介

制作过程:辽南刺绣制作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先用铅笔勾勒创作图案,将尼龙纸或者硫酸纸铺在图案上,然后用手工电笔刺版,用染料在选好的面料上印蓝,最后一针一线地绣制。而绣制用的绷子,也区别于普通绣花的小型工具,由四根粗木条穿插,再用粗麻绳固定套牢,绷子的尺寸则根据作品的大小而定。


产品形式:主要是有台布、床盖、被套、窗帘、沙发巾、桌布、餐巾、靠垫、抱枕等各种家居布艺用品,还有各种家庭装饰壁画,绣花服装,披肩,围巾,绣花背包和手包等等。


三、辽南刺绣发展历程


“辽南刺绣”起源于山东,

近代"闯关东"的妇女将其带到辽南一带,并在本地发展有一百多年历史。

辽南刺绣原来是农村家庭工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发展成几个人,几个人一个作坊,后来发展成大连四个区,每个区一个作坊。

1969年四个区的作坊合并成大连工艺绣品厂。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大连工艺绣品厂发展最好的时候。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面上高达90%的刺绣作品是由机器制成,辽南刺绣面临机绣冲击。

08年经济危机之后,行业不景气,许多从事辽南刺绣的手艺人纷纷离开这一行业。



辽南刺绣是辽南一带地区民间手艺的形式,承载着2600多年历史的古朴艺术。这个时代跑得太快,愿每一个“一生学一艺”的质朴的手艺人们,都能被这个时代温柔以待。


文章为原创,收录于《匠心Digger》公众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刺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1,762评论 1 11
  • 深夜里 雨一声不响地划破寂寞 敞开心扉 泪水情不自禁地涌出 时间拖着疲惫的脚步 漠然转身 而你只留下一个遥远的背影...
    梧桐e_e阅读 148评论 0 1
  • 刻意练习,先固化后优化。要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 周末愉快~以下是本周的周末统计: 你已累计早起打卡...
    SandyXu阅读 314评论 0 2
  • 1. DrawScrollView.h // Created by yinbo on 2016/11/10.// ...
    大雨可洗头阅读 3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