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老师、刘老师,
各位小朋友的爸爸妈妈:
大家下午好!
我是刘可恩的妈妈。非常感谢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个妈妈的念念碎。
可恩从开学到现在,在学习上表现得比较稳健,考试成绩不错。但我之前在微信群里也分享过,怎样看待孩子的日常学习和考试成绩。相比较考试得了多少分,我更在乎的事情还有
(1)孩子勤奋吗?特别体现在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能否按时按量地完成
(2)做作业时,能不能坐得住?能不能一个人安安静静把能做的部分先做完。
(3)遇到稍难的题目,能不能调动知识储备、思路清晰地解决问题
(4)遇到繁琐的问题,能不能主动思考更聪明的方法(想不出来没关系,关键是有没有这个意识)
之前我还和一些妈妈分享过。因为没掌握要领,可恩第一次英语考试只得了17分(只对了一个),两个星期后,她靠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英语学渣的逆袭,考了84分(错了两个)。那天她不是最高分,但外教把最夸张的表扬给了她。我现在想到一个7岁小人狂喜到飙泪,我还是有点动容。
介绍这个例子,是想补充前面的内容,相比较考试得了多少分,我更在乎的事情还有
(5)有没有取胜的决心和毅力
(6)到底对学习有多在乎?
那我在乎的这些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给孩子的呢?
(一)家庭成员全员学习的氛围营造
可恩在客厅写作业的时候,我的妈妈(也就是可恩外婆)和我都会在旁边读书或者写字。
吃晚饭的时候,我们会听听诗词音频,或者讨论书里的故事。
虽然这个做法不是为了可恩刻意为之,但受益最大的是可恩。
她很小就知道,学习不是她一个人的事。终身学习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而且外婆和妈妈做得那么开心,那么自然。
(二)做一个善于学习的妈妈
我常常翻可恩的教材和作业本,看她有没有短板,看她上课有没有开小差。
我也常常看一些教辅或者教学视频,然后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时候,给她推荐一些她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
例如,可恩特别喜欢《对韵歌》。
我从各种教辅里找了一些有趣的对韵歌,集结成册,让她背下来。
我们步行上学的途中,经常你一句我一句,我们戏称这个行为叫“对台词”。
现在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和低廉,做一个善于整合资源的妈妈,给孩子她想要的助力。
(三)每天坚持亲子阅读
美国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两组5岁的孩子,他们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都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是:一组孩子的父母在过去两年内每周5次与孩子一起阅读,而另一组则没有。实验者让孩子讲一个与自己有关的生活故事,并假装给洋娃娃讲故事。结果发现:有亲子阅读的那一组,不但文法程度比较深,用的句子比较长,而且他们会更多地用到书面语。
神经学家发现,大脑并不会直接演化阅读。因此,说话是本能,把一个孩子置于正常的语言环境,即便没有人特意教,潜移默化之下他也会说;但阅读是习惯,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如果没人教他阅读,他并不能自己学会。
无论多么浅显的书,遣词造句都不同于口语,而且会用到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是一种更富条理性和组织性的语言方式。随着孩子读的书越来越多,他们会慢慢地注意到语言中所蕴涵的逻辑性与语法结构。我们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语言越多,随之思维就越清晰。那些喜爱大量阅读的人,在分析问题、陈述问题和学习知识的时候,往往比不读书或读书少的人快得多。
限于篇幅和时间关系,我不能延伸更多。最后,我想为各位爸爸妈妈朗读几句话。
这些观点出自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百万畅销书《朗读手册》。
1、阅读越早开始越好,并尽量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
2、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尽量使之成为习惯。
3、不妨从由韵律感强的童谣、儿歌和只有几行字的绘本开始阅读,再逐步阅读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再到有章节的故事及小说。
4、只要时间允许,就频繁地为孩子阅读。但开始时一次时间不要过长,保持孩子对阅读的热情。之后再随着孩子的接受度,慢慢延长时间。
5、聆听习惯是后天养成的,需要逐步教导、培养孩子——聆听不会在一瞬间学会。
6、要注意变换读物的长度和主题。鼓励孩子自行挑书。
7、在阅读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和图画作者。
8、阅读要有始有终。但是发现选错了书,一定及时停止。
9、如果阅读有图画的书,尽量让孩子能够看到图画。
10、帮孩子延长专注时间的最好方法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读故事给孩子听,并留意他们听故事时的反应,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11、只有极少数人是天生的朗读者,每个家长都要积极练习。大量运用自己的表情,甚至改变声调,扮演人物。
12、千万不要读得太快。建议不要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表情很容易泄露出你的想法。
13、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一下孩子的大脑。多启发孩子思考,尝试跟孩子讨论书中内容。
《圣经》里说: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之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以此与各位共勉。
: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