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文字清新可喜,有如清澈小溪,涓涓细流。不过读了数遍,却觉得其观点颇别扭,似水中碎石般激起漩涡。于是抵不过爱抬杠的性格,不禁唱起反调来:
汪国真的原文: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抬杠者唱反调:
当我们过于向往未来,便会忽视过去,害怕现在,深恐它们会防碍未来。于是感到: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覊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换言之,喜欢出发,是因为怕被 “现在” 绊住。
汪国真的原文:
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翰,仍然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翰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抬杠者唱反调:
“出发” 真的值得喜欢吗?没见过某样东西,可能确属遗憾,但已经见了,却因为没见过另一种东西而仍然感到遗憾,便难免有得陇望蜀,贪得无靥之嫌。
然而,汪国真的写法,却很容易令人误以为是种积极进取的态度,或者是一种探索求知精神,彷佛有励志作用。不过,文中一句 “世上有不绝风景,我有不老心情” ,却教人想起庄子的感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这样, “应否随便出发” 便是个值得深思才作决定的课题。
汪国真的原文: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抬杠者唱反调:
为理想奋鬬而无惧困难者,确实可敬。所以,当作者列出山林海漠的险恶之后,再说出一句 “即便这样,我依然喜欢” 时,不难令读者暗暗佩服。
然而,在这些山林海漠的险恶之外,尚有另一种少人注意的风险: “追求刺激成瘾” 的风险。
冒险能够带来刺激,而 “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浪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 等情景,正好能够提供冒险的刺激。追求刺激一旦成瘾,便很容易出现汪国真所描写的心理状态: “没见过A真是遗憾;见了A没见B,仍然是遗憾;见了B没见过C,依旧遗憾 ...” 没完没了!最后的结论便只能是: “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其情形颇像染上毒瘾的人。
汪国真的原文:
打破生活的平静便是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抬杠者唱反调:
平静生活被打破后,是否真能如作者所愿地,会得到 “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实是未知。
那又为何亟冀于打破现状?一般而言,赤贫者比富裕者更渴望打破现状,因为如此一来,赤贫者获益的机会比富有者大。循此理推想,喜欢出发者在原地的状况可能并不理想。换言之,喜欢出发和向往未来,可能都是不满现状的心理反应而已。
也许,人在心态上已经老了,便希望透过打破平静的生活来取得 “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因此也害怕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面对已老的心态,除了害怕现在和憧景未来之外,就只能自我安慰地说:
“真庆幸我还没有老。即便真老了又怎么样,不是有句话叫老当益壮吗?”
仔细品尝一下便不难发现,这句话已经有夜行人吹口哨的味道。
汪国真的原文:
于是我想从大山那里学习深刻,我还想从大海那里学习勇敢,我还想从大漠那里学习沉着,我还想从森林那里学习机敏。我还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抬杠者唱反调:
当一个人越不满现状,便会更加忽视目前,只顾放眼远方,以为自己所希冀的东西都在远方。殊不知:无论是身在大山、大海,还是大漠,都同样能够学习深刻,也可以学习勇敢、沉着、机敏,亦能够 “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 。又何须东寻西觅,急急出发,亟亟途中?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不在身边,而在远处;最后却发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到处求学,最后才发现:原来学问一直都在自己身边。
汪国真的原文: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抬杠者唱反调:
既然能走多远、能攀多高,其结果都不在手脚而在意志和志向,那又何必立些必须攀高走低的志向?所谓 “一粒沙含大千界” ,不一定要游山玩水才能使人生 “变得丰富而充实” 。只要肯留心、虚心,想要的和想学的,往往近在咫尺,正在当下;只要立一个务实的志向便可以了,不一定要好高鹜远才能够 “不虚此生” 。
难道就真的不知道:一条流了千百年的河,河中的水却没有一刻相同。那么,是否真的必须出行千里,才能见到千变万化?既然已经知道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两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 ,难道就不知道:人生有多丰富充实,更加不是要问双手双脚,而是要问志向和真心。真肯探寻的话,凭一粒沙便可窥见宇宙,纵呆坐河边亦看出千变万化。
汪国真的原文:
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 原文完 ***
抬杠者唱反调:
如果连现时就在眼前的东西都把握不住,领略不透,那么,又怎能肯定出发后就可以获益?倘若已到手的东西都不觉其可贵,只爱全力追逐未到手的物事,那么,一切已得之物都会被即时抛弃,因为深恐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 。如此一得即弃,到了最后,只会两手空空,届时便又慨叹:神马都是浮云!如此 “出发” ,我不喜欢。
何况,收拾行装更是件烦事。我又怎会喜欢出发呢?
“好奇” 似乎是人类天性,而前往未到过的地方旅游,是满足好奇心的方法之一。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旅行。然而,该文作者(汪国真)不是说自己喜欢旅行,而是说 “喜欢出发”。
还有,很多人旅游到一个地方,都喜欢勾留一段时间,细细体味风土人情,唯独该文作者感到: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双脚,还有未来。”
以上两点都可以看到作者与别不同。
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自己到底是像一般人那样 “喜欢旅行” ,还是像汪国真那样 “喜欢出发” ?
然而,无论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对于其清新可喜的文字,都值得一读再读!
汪国真简介
(摘自《阅读》的作者简介)
汪国真,祖籍厦门,1956出生于北京,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书画家、作曲家。出过多部诗集如《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热爱生命》《雨的随想》《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旅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