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林雪,是在2007年的秋天,我从拉萨飞回广州的航班上认识的。我现在还记得,在上飞机的那一刻,她最后进机舱,背着个手鼓,坐在我的旁边。从她坐下那一刻,我就对她无限的好感。她告诉我,她的手鼓是从尼泊尔带回来的,送给她在香格里拉开民宿的朋友。那一年,青藏铁路刚刚开通,货品流通没有那么发达,如果要问我第一眼的好感来源于哪?那肯定是来源于手鼓,还有她背着手鼓那份超然脱俗的气质。皮肤虽然被高原晒的还有点高原红,不能抵挡那内在的无可言表的吸引。
林雪告诉我她的故事。我听着她的故事,无比的羡慕。如果我多了一份勇气,我也想像她那样。辞了工作,去拉萨。2000年,他辞去了在深圳的工作,去拉萨。她遇到了她的爱人,她在拉萨结婚。她还在拉萨河旁边的盖了一栋房子。拉萨成了她第二故乡。我们就这么聊着,一路都在聊着。我们留下了彼此的手机号码,还有邮箱。那个年代通讯工具不是很发达,却无比的珍惜每一次对方给你的联络方式。
我对于她而言,一定没有她对我而言那么重要。听了她的故事,我知道了,另外一种人生是可以这样的,也是我无比向往的,而且没有勇气去实现的。
2007年去西藏的旅行,是我跟我先生的蜜月之行。我记得我在拉萨跟我的先生说:如果没有跟你结婚,我就选择留在拉萨了,不回去了。先生说:没机会了。我的哪个辈子的轮回一定在那个地方,我喜欢那种空气稀薄的感觉,我喜欢云朵可以触手而得,耸立的雪山、巍峨的冰川。我喜欢在藏传寺庙里空气里弥漫的藏香和酥油的香味;我喜欢那种虔诚,转经转筒,转山转水,不离不弃。我和林雪在飞机上的对话,就像是对我2007年西藏之行的总结。
我的手机至今保留着林雪在拉萨的手机号码。记得是在微信玩了好几年后,我通过手机号码搜索到林雪的微信号,我忐忑的加了她的微信号,也不敢肯定,她还记得我,会通过我。
我和林雪成为了微信好朋友。她有着自由的灵魂,也有着自由的身躯和财富。虽然微信从来没有聊天过,但是,每次看到她更新朋友圈,我都会点赞。不是那种为了讨好谁的点赞,而是我真的很喜欢你的点赞。朋友圈经常有这样的朋友,就是从来不联系,也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陌生人,但是却永远不会删除对方,屏蔽对方,会默默的关注着。林雪就是这样子生活在我朋友圈的朋友。
记录上面的,是因为今天我通过林雪,认识了另外一位朋友圈的朋友。在这个疫情期,感谢网络,感谢微信,能让我们不远千里,上一节高品质的瑜伽课。谢谢小V老师,谢谢林雪,感谢在西藏遇到的那些朋友们,这是永远的青春的回忆。我们都是依靠感谢走过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