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了,本来想给自己今年读过的书做个总结,结果打开mlook之后发现自己读过的书真是……碎啊,从玄幻到科普,从言情到语言学,哪个都割舍不下,结果决定先搁置了。
你看,人类就是这么善变,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理由,有时候简直荒诞可笑。于休闲娱乐来说,未尝不是好事,本来做这些事就是为了放松,何苦搞得自己和工作的时候一样井井有条呢?长大之后任性的机会不多,要自己制造一下。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是人生大事呢?比如,选择职业?我没有做过大范围的调查,只是就我现在从事的职业可以窥视的范围,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的人,太少了。
从11年任高三教师到现在,四届学生中,我都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哪个专业?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对于想要去哪个学校从最开始就非常明确,但是对于喜欢的专业却一无所知,大多数学生会羞涩的摇摇头,说:“不知道。” 有的说:“只要不跑操,哪个大学都是幸福的,我只想赶紧过完高三。“只有少数的学生会告诉我他们想要选哪个专业。
这也难怪,中国的高考制度告诉所有人:你想做什么不重要,先看看你能考几分。你考的越高,选择就越多。你考的够高,到时候还不是任你选?于是,无论是在篮球场恣意挥洒的阳光男孩,还是喜欢在日记本上写下一篇篇小说的眼镜兄,都开始学习同样的科目,过着每天像机器一样同步的生活,拼着命,先考的高一点,再选择。
然而,选择可以等吗?婴儿如果出生时一段时间内不能看到东西,那么之后视神经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不能良好发育。有些时机,不能等。我常在高一结束文理分科是告诉学生:这是你也许在人生中第一次为自己选择,选你喜欢的,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凡有所学,皆成命运。前者好理解,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第二句说的是,你所学习的东西,都会影响你的命运,你选择文科还是理科,进而选择哪个专业,然后从事哪个职业,就决定你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遇见那些人。要谨慎的决定自己的命运,你们都是接近成年人的年龄了,要勇于思考来决定自己的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可惜,我听到很多的版本是:“我想学文,可是我父母想让我学理。他们说某专业是热门”或者“他们是学某个专业的,想让我以后也进这一行。”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必定是根据自己的经历,以血肉之躯为孩子摸索出一个前程似锦。他们想要尽可能多的为子女做些事情,恨不得现在就把孩子的下半生都安排好,这样自己无力顾及之时,就放心许多。然而过犹不及,在这个残酷世界打拼的能力岂是如同存钱一样,只要设定一个日期,自己存的钱就能叮咚一下直接过户到子女的户头?也许钱可以,别的呢?不,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连钱都不行。
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做的演讲中说:遵循你的心,其他的都是次要的。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说:做你喜欢的事情,金钱就会随之而来,大多数人不相信这个,但这是真的。我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老虎看到猴子十分辛苦而又意志坚决的爬一座山,它觉得猴子一定找到了好吃的,于是,它悄悄跟在猴子后面,猴子努力锻炼攀爬能力,它比猴子还努力,猴子早起晚睡日夜赶路,它就打点精神跟在后面,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险的山头,涉过一个又一个湍急的溪流,终于,猴子到达了山顶,老虎无比激动,终于赶上了!它气喘吁吁的发现,猴子找到的,是一片香蕉林。
老虎的对手,压根不是猴子。那些还怀揣着梦想的年轻人,在忙碌一天安静下来的良夜里,好好问一问自己的心:你,到底想吃什么?